
跨越千里的金融援助
——高唐农商银行创新思路助力在外经商者
■ 于延飞
盛夏时节的河北固安,塔吊林立的工地上,郝佳伟望着新购入的吊车缓缓升起吊臂,眼神中充满希望。
这位来自高唐县杨屯镇的“跑铁活”老板,在外打拼二十余载,从工地“初生牛犊”成长为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老板,在最近一次设备升级的关键节点,是家乡的高唐农商银行跨越千里伸出了援手。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路,郝佳伟坦言,靠着踏实肯干的秉性,近几年,他慢慢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推进,手里老旧的设备难以满足大型项目需求,购置新型吊车的资金缺口,成了横亘在公司发展前的一座“大山”。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与咱们家乡的农商银行结了缘。”郝佳伟回忆说,不久前,他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高唐农商银行经常到村里做宣传,还可以帮助在外做生意的老乡。半信半疑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高唐农商银行的服务热线。电话那头,客户经理详细询问公司经营情况后,当即承诺:“您别急,我们明天就派人过去!”
次日清晨,由高唐农商银行业务骨干组成的“红马甲”服务队驱车四百多公里抵达固安。他们顾不上休息,直奔郝佳伟的公司。
在尘土飞扬的工地现场,高唐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仔细查看现有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维护情况。回到办公室,又逐笔核对财务流水和合同订单。深入调研后,高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郝经理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符合“信用+抵押”的贷款标准。
“郝哥,您的房产可以作为抵押物,再结合您这几年的经营信用,这笔贷款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客户经理的话让郝经理心里一暖。为了让资金尽快到位,高唐农商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冗余流程,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600万元的授信。
拿到资金的郝佳伟迅速订购了新型吊车,同时也接到了很多新的订单。郝佳伟的公司员工不少都是从高唐老家过去的乡亲。“在外面闯荡这么多年,听到乡音就觉得亲切。高唐农商银行不仅给了钱,更给了我们这些在外游子足够的底气!”郝佳伟由衷地说。
像郝佳伟这样受益于高唐农商银行“信用+抵押”“乡情贷”贷款的在外经商者还有很多。近年来,高唐农商银行主动与异地经营客户、商会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回访了解需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从渤海之滨到中原腹地,只要有高唐老乡创业的地方,就能感受到来自家乡银行的温暖支持。
“农商银行的根在农村,情系百姓。不管老乡们走多远,我们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在固安县城,刚刚完成客户走访的高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