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推动医疗护理服务提质升级

聊城筑牢“病有所护”民生底线

本报讯 (记者 张彬 王文轩 纪媛媛) 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老人生病住院时,子女常因工作忙碌难以脱身照料,而医院护士缺口较大,叠加失智失能、重症老人的护理需求激增,普通病房的生活护理压力往往转嫁给家属或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的作用越发关键。与此同时,这一职业还面临管理机制缺失、培训不规范、人员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如何破解护理资源紧张的困境,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

农工党聊城市工委会提出集体提案《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员规范化管理的建议》,由市政协委员张静代表该工委会提出具体建议,包括推进规范化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医疗护理员技能培训、制定更为合理的定价体系等。“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与陪护难问题,仅靠护士难以承担全部的照护工作,社会对医疗护理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护理员的规范,以缓解护理压力,保障老年人权益。”张静说。

为直观了解我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现状,张静随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前往我市部分医疗机构开展调研。“目前,免陪照护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当前医疗护理员队伍存在年龄偏高、知识结构偏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护理需求,年轻高素质人才加入意愿不强,后备力量不足;二是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医疗护理员职业晋升通道有限,影响了职业吸引力和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爱霞说。

针对护理服务标准及职业保障不足等痛点,市卫生健康委及人社部门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护理员规范化管理,以制度赋能护理员职业尊严。多部门协同,推动“病有所护”迈向标准化、人性化新阶段。市卫生健康委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护理员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职责边界、严禁替代护士执业,构建三级监管体系,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我市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护理员规范化管理,目前已在13家医疗机构开设陪护服务,覆盖神经内科等重点科室,累计服务患者超6500人次。全市现有149名护理员通过‘陪护服务’‘签约上岗’等模式走上岗位。市卫生健康委明确护理员职责边界,严禁替代护士技术服务工作,并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强化监管;同时推行150学时岗前培训及年度20学时在岗培训。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实施全市持证上岗考核。医保部门也将统一制定收费标准,保障服务价格透明。”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科工作人员党媛媛说。“人社部门将继续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提升培训质效,壮大高素质护理员队伍,助力养老医疗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培训科科长蒋景革介绍。

“在这次调研中,我切实感受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强化医疗护理员管理、提升照护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看到了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成果,‘老有所依,病有所护’的局面正在形成。我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会持续提升。”张静说。

2025-10-29 委员提案推动医疗护理服务提质升级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931.html 1 聊城筑牢“病有所护”民生底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