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身边小事 解决民生大事
——高唐县深化物业管理改革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物业项目负责人、保洁员、水电工的照片及联系方式一目了然,物业企业、社区及行业主管部门三级监督电话清晰标注……10月25日,记者在高唐县仁恒兰亭小区居民楼单元门入口看到,崭新的公示牌以统一规格整齐悬挂。
今年以来,高唐县聚焦当前物业管理领域存在的物业服务质量不高、公益属性不强、“多方联动”不畅等问题,通过健全监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示范引领,推动物业综合管理水平整体跃升,群众幸福生活不断“加码增温”。
健全“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高唐县积极构建“组织领导+监管机制+联动治理”监管体系,层层压实责任、环环紧扣落实,全面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高唐县将物业管理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成立工作专班,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街道属地责任,构建“县级统筹、部门协同、街道主抓、社区落细”的四级联动格局。同时,建立“约谈—通报—退出”闭环管理制度,实施分级预警和递进式管理。根据投诉数量变化,依次采取约谈提醒、公开通报、市场退出等措施,强化企业责任约束,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高唐县组建专项检查团队,围绕环境卫生、车辆停放、设施维护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隐患、不漏死角。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物业企业限期整改。目前,累计查处各类问题197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推动小区环境秩序显著改善。
构建“阳光透明”服务机制
高唐县聚焦服务评定、信息公开、收益管理、诉求响应四个维度,构建全流程“阳光透明”服务机制,让物业管理更规范、居民监督更便捷、业主权益更有保障。
实行等级评定,多部门联合出台《物业服务等级评定方案》,由高级物业管理师、高级物业评估师组成评审组,对89个专业化物业服务小区开展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与收费标准直接挂钩,倒逼2家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物业企业退出市场。
强化信息公开,指导物业企业在小区主出入口统一设置公示栏,公开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公共收益等信息,确保业主对物业工作“心中有数”;在各楼道悬挂公示牌,明确项目经理、维修人员及监督电话,构建“业主—物业—监管部门”三级监管体系,实现“有事不出小区”。
规范收益管理,对全县物业小区进行全面排查,累计规范公共收益资金20余万元,推动收益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同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委员会全部开设独立核算账户,确保支出可查询、过程可追溯、问题可倒查。
双线受理诉求,线上依托“高唐物业广角镜”智慧物业三级监管微信小程序,受理并解决小区居民反映的生活难题,累计解决问题270余个;线下在111个小区推行“物业经理接待日”,建立“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现场解决群众诉求97项。
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高唐县立足物业管理长远发展,以“示范引领、规范引导、合力共建”为路径,推动物业管理从“短期整改”向“长效治理”转变、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建”升级。
打造示范标杆,推动“以点带面”。确立“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服务规范、群众满意”标准,选树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认可的示范小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提升。
强化规范引导,实现“自律管理”。建立常态化自查自纠机制,定期督促物业企业开展自我排查,累计排查整改问题175条,重点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绿化养护不到位等难点问题,推动服务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治理”转变。
凝聚多方合力,打造“共治格局”。充分整合社区网格、业委会、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健全居民议事协商机制,让居民充分参与小区管理。同时,广泛开展“我为小区添光彩”“邻里节”等主题活动,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