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继林通讯员汪文霞
夏日,走进临清尚店洼里村,见到的是清新喜人的农村新景象。村的西北角,矗立着一个450平方米的超大舞台,舞台正前方是硬化后的宽敞广场,篮球架等几十种健身器材分列广场四周。傍晚,明亮的广场灯下,数百村民在这里散步、跳舞、健身;更惬意的是,广场西边不远,一方五亩大小的池塘荡漾着清澈的水,给文化气息浓厚的洼里村增添了又一抹灵气。
这里历来有尊师重教、刻苦攻读的传统,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村里老人粗略回忆,清代村里就出过举人、秀才等10多名。除步入仕途外,他们大多在本村或外地开馆授业,教书育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村党支部书记李杰介绍,周边几十里的每个学校里现在都能找到来自洼里的老师。
洼里是临清知名的文化村,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还有着传承悠久的民间艺术——洼里秧歌舞。逢年过节,洼里秧歌舞依然活跃在街头。洼里秧歌在宋代传入,1943年,村里成立过秧歌会,当时八路军驻卫东县临南大队大队长苏以桂为宣传抗日救国,把洼里祖传秧歌会组织起来,一批12岁——16岁的少年,由老艺人言传身教,把洼里秧歌舞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唤醒了新的生命。
洼里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馨香的村庄,2017年,洼里村被评为省级扶贫文化旅游村,并拨付给100万元启动资金,建设了扶贫项目洼里秧歌生态园。今年,省里派来第一书记刘成维,他走访老党员、贫困户、退休干部、普通群众,调研村里的“省级扶贫旅游项目”,为进一步如何优化提升该项目的市场潜能与开发,针对可行性方案提出思路与方案,争取资金与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