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仁义胡同”故事演绎现代版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用心用情用力调解见实效

本报记者 孙克锋 本报通讯员 李明玉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相传,这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一封家书中的话,劝慰家人妥善处理与邻居的宅基纠纷,即聊城“仁义胡同”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在全国有多个版本,有的地方叫“三尺巷”的故事,有的地方叫“六尺巷”的故事,故事主角也各不相同,但均倡导邻里之间要互相谦让的良好风气。

连日来,记者在东昌府区人民法院采访时发现,“仁义胡同”的现代版故事屡屡上演,领域也不仅限于解决宅基地争议,还延伸到化解朋友之间的纠纷。


故事一

1.55平方米宅基地的争端


张甲与赵乙系隔墙邻居,相邻的两处宅基地有交错。

赵乙在其院内邻近张甲房屋东墙处有一处小菜园,因浇灌蔬菜,导致张甲的房内潮湿阴冷、墙皮脱落。为此,双方发生争执。

张甲是一名留守老人,没有伴侣,唯一的孩子远在他乡,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家人少,会受气吃亏。

农村宅基地确权时,张甲拒不签字认可,导致与之相邻的赵乙家的宅基地无法确权。因此,两家的矛盾再度升级。

前不久,张甲到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乙返还侵占的宅基地1.55平方米,并清除其北屋东墙外的小菜园。

赵乙对此十分抵触,认为自己没做错事,张甲曾私自翻墙过来找麻烦,现在自己反倒成了被告,他心理上接受不了,拒绝与张甲见面,开审时只委托了一名法律工作者前来。

庭审后,嘉明法庭庭长孙锐认为,张甲所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赵乙侵占了其宅基地,其诉求难以得到支持,但该案件不是一起简单的民事案件,不是单单依靠法律能够妥善化解的纠纷。

因此,孙锐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团队驱车几十公里来到村里,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对两家的宅基地进行实地丈量,对双方的宅基地问题进行充分沟通。

与此同时,她耐心地与张甲进行多次沟通,站在村民的角度帮他分析纠纷原因,站在法律的角度分析是非曲直,站在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上劝导邻里团结。

最后,张甲表示,不经邻居同意再也不会私自翻墙入院;赵乙则同意把小菜园从张甲东墙根儿移走,也愿意配合张甲加固修整一下老屋。


法官点评:

孙锐表示,人民法庭贴近基层,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重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让每一个案件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激烈的矛盾纠纷归于法律的规范指引,让老百姓在耳濡目染中切身体会法律的力度和温度。


故事二

800元退款消除对立情绪


张某做汽车销售生意,与赵某系朋友关系。

2017年1月2日,赵某带着朋友贾某前往张某处购买起亚K5车辆一辆。

谈好价格后,张某给了赵某4000元的“跑腿费”。

本是大家都很满意的一件事,却不想因该起亚K5车辆是涉案车辆,张某难逃其责,为此赔了18000元。

张某感觉赵某也需要承担责任,“跑腿费”应予退还,遭拒绝后,一纸诉状将赵某起诉至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前不久,该案经过调解员调解,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法官赵昕并没有放弃,建立微信群又进行了第二轮调解。

张某和赵某两人都较上了劲儿,谁都不肯让步,两人都在外地打工,加上疫情等原因,该案陷入僵局。

对此,赵昕没有丝毫懈怠,反复研究证据材料和双方辩词,发现“利润”是出现在案卷中的高频词汇。

赵昕决定重新转变调解思路,将出售该车的利润当作突破口,但不是计算盈利,而是计算需共同承担的受损费。

这样算来,赵某需要承担800元的受损费。

随即,赵昕分别给双方打电话沟通,释法析理,并把控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不断弱化对立点。

终于,两人均接受了赵昕的建议,并在微信群里互相道歉,化解了恩怨。


法官点评:

赵昕表示,涉案数额不大,但是双方情绪严重对立,互不相让,加上人在外地,又遇疫情,如果一判了之,不仅浪费司法资源,后期执行也会面临一些困难。通过转变思路,不断地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开了双方内心的那个结,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法官外,文中其他人物均系化名)


■ 记者手记


法院文书有了新变化 诉前调解辟出新路径


翻阅今年一季度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出具的调解书和裁判书,一个新的变化是,“诉前调书”和“诉前调确”字样频繁出现,这是最高人民法院自2022年1月1日启用的新案号。

对诉前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案件编立“诉前调确”案号,该类案件免交案件受理费;对诉前调解成功出具调解书的案件编立“诉前调书”案号,该类案件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诉前调确”案号的民事裁定书和“诉前调书”案号的民事调解书均具有强制执行力。

相比诉讼程序,诉前调解更加突出“调”字,弱化“裁”字,不以法官居中裁判和敲响法槌为特点,司法确认程序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为便捷的优势。

编立“诉前调确”“诉前调书”案号,便于引导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最大限度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为当事人友好解决矛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这类案件不再重新诉讼立案,有效减少诉讼增量,强化了诉讼源头治理,促进矛盾实质化解、减轻当事人诉累的效果。

1月14日,东昌府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白玮法官出具首份“诉前调书”,1月17日首份“诉前调确”同样出自白玮法官团队。今年一季度,东昌府区人民法院的7个速裁团队共出具“诉前调书”77份,“诉前调确”210份。

“诉前调书”和“诉前调确”案号推开后,当事人不再有“起诉难、诉期长、执行慢”的困扰,开辟出诉前调解的新路径。

孙克锋

2022-04-15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用心用情用力调解见实效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0796.html 1 “仁义胡同”故事演绎现代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