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社会·公益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派出所民警接连阻止两起电诈案

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惧恐吓别上当

民警为当事人讲解反诈知识。莘县公安局供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本报通讯员 刘鹏


急需用钱的她们,原本想通过网络贷款解燃眉之急,结果却差点落入骗子圈套。好在,反诈民警及时进行预警劝阻,两位女士最终免于上当受骗。

几天前,莘县公安局柿子园派出所民警,接连阻止两起电信诈骗案,并对两名受害者进行了反诈知识宣传。


一条手机短信 悄然布下陷阱


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4月12日上午,柿子园派出所辖区居民晓白(化名)收到一条关于网络贷款的手机短信,信息中还附有一个链接。正急需用钱的她,打开链接准备详细了解相关信息。

紧接着,来自香港及境外的数个电话一连串打了过来,对方的说辞大同小异,都表明自己是正规贷款公司,只要晓白添加一个QQ号码为好友,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成功贷款。遗憾的是,晓白对此深信不疑,并按对方提示,添加了多个陌生人为QQ好友,并下载了多个贷款软件。

当晚,下班回到家的她试着操作软件准备贷款时,突然接到柿子园派出所民警的电话,通过民警的解释和劝说,晓白才意识到自己正遭遇诈骗,并向民警表示,自己会立即卸载手机里的问题贷款软件。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电话劝阻晓白后,派出所民警郭庆栋还是不放心,他担心晓白还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诱惑,从而导致钱款被骗。因此,他专程找到晓白,查看她的手机确认其卸载了所有问题软件,并一再提醒她网络贷款不可靠,千万不能轻易相信。

与此同时,通过查看晓白的手机,民警发现其虽已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但并未登录,也没有开启“来电预警”功能,“不开启预警功能,反诈软件就是个摆设。只有开启这个功能,才能在面临被骗风险时获得保护”。


民警现场联系骗子 拆穿骗局


对受害者而言,在钱款被骗之前及时止付的确是一件相当幸运的事情。晓白是这样,晓贝(化名)也是这样,只不过晓贝的经历更为复杂一些。

原来,赋闲在家的晓贝,一心想挣点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结果轻信网络刷单信息,并想通过网络贷款,垫付刷单所需要的资金,差点掉进连环骗局。

4月14日上午11时许,柿子园派出所民警姜广安,收到来自晓贝的微信好友申请。添加其为好友后,民警通过她的讲述,慢慢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急需用钱的晓贝,下载了一款贷款软件,准备贷款1万元,结果,在输入银行卡号后,软件的“客服”声称卡号输入有误,导致资金被冻结,需要缴纳1万元解冻金,否则将承担刑事责任。

看到对方发过来的“警察证”及“上海市公安局的立案调查函”,晓贝瞬间慌了。好在,此时的她想起了村里网格员发布的派出所反诈民警的电话号码,于是,她添加姜广安为好友进行咨询。

“很明显,她这是遇到了刷单、虚假贷款以及冒充公检法的混合诈骗。”姜广安迅速作出判断,并在微信中一再告知晓贝,“客服”说的全是假的,千万不要给对方转账,同时表示自己会24小时在线,可以随时和他联系。

即便这样,姜广安依然不放心,在他正准备前往晓贝家里进行劝阻时,对方表示要到派出所配合说明情况。

在听了民警详细讲解各种诈骗方式及手法后,晓贝才恍然大悟。接着,姜广安现场视频连线“客服”,想让晓贝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诈骗伎俩。结果,对方拒绝视频连线并选择语音通话。

在和“客服”语音通话中,姜广安列举了对方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劝其离开所谓的公司,表示其若一意孤行,迟早会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

随后,姜广安要求晓贝将贷款软件卸载并将“客服”微信删除。最后,姜广安再次提醒她,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避免被骗。


相关新闻


电信诈骗受害者六成是女性


4月15日,记者在聊城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聊城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诈骗案件的打击处理、预警劝阻、源头管控,从源头开展宣传预防。聊城公安机关对去年以来电诈案件被害人的性别、年龄、群体等进行分析发现,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60%。受骗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近年来,90后、00后受骗概率提高,受骗群体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赵艳君


警方再次提醒市民注意——


网恋交友需谨慎。凡是网上交友涉及金钱往来的一定要多提防、多查证。

陌生来电不轻信。凡是接到自称客服“退款”“理赔”的来电,不要轻信。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核实。

天上不会掉馅饼。永远不要相信那些投资小、回报高、收益高的字眼。

不惧恐吓别上当。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2022-04-19 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惧恐吓别上当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0840.html 1 派出所民警接连阻止两起电诈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