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发布
2021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呈现五大基本特点
本报讯(记者 王军豪 通讯员 王希玉)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2日上午,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白皮书指出,2021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呈现五大基本特点。
收结案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涉及领域较广。2021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389件,审结1401件,其中判决结案298件、驳回起诉10件、调解撤诉1258件,调撤率为89.79%。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生产环节也有涉及;被诉侵权主体不仅有零售商、大型连锁超市,也包括许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维权领域涉及图书、服装、卫浴、食品、保健品等多个产业领域。
著作权案件增幅明显,涉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比重上升。2021年,全市法院受理著作权案件859件,较2020年上升15.76%,其中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578件,占比67.29%,较以往以涉KTV著作权案件为主的情况有较大变化。
商标案件涉及知名品牌多,且多为关联性案件。2021年商标案件涉及品牌和企业数量上升,涉及七匹狼、泸州老窖、欧派、心相印等知名品牌的关联案件集中出现,反映出市场主体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普遍提高。
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成为新的侵权形式。由于获取作品途径多样、侵权成本低,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主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广泛应用电子取证方式进行证据保全成为知识产权审判新特点。为支持权利人的主张,知识产权专业化律师团队运用时间戳、区块链等电子取证方式搜集侵权证据更加普遍,特别是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使用电子取证方式的占比明显增加。
白皮书还介绍了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特色做法。发挥审判职能,加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力度,有效遏制了“搭便车”“傍名牌”等行为;加强司法能动,做好案件调撤工作,对于是非明确且被告拒不调解的关联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带动相关案件的处理;适应司法需求,推进“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推进司法公开,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共10件,包括“纳益其尔”商标侵权案、“本乡”商标侵权案、美术作品“快乐作文”著作权侵权案、“铂爵旅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百花”“大白兔”不正当竞争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