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开盲盒 过足“考古瘾”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将陆续举办此类活动
图片均为“考古盲盒”免费寻宝活动现场
本报讯(文/图 张燕)“哇,我开出一件青铜戴冠头像!”4月30日,一句清脆稚嫩的童声从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二楼活动室传出。这个声音打破了屋中原有的安静,活动室内顿时喧闹起来。
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来自东关民族小学五年级8班的学生刘盈君,从粉红色的泥土中“挖”出了一件青铜戴冠头像。这个头像顶戴回字纹平顶冠,面容消瘦,双眉似皱,表情凝重,透出威严。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现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经过发掘,出土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刘盈君手中这件“宝物”的原型出土于二号祭祀坑。
为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4月30日,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开展了“考古盲盒”免费寻宝活动。
当天,共有16名小朋友参加活动,刘盈君是第一个开出盲盒的小朋友。“开盲盒,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在这个活动中,我既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体会到了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刘盈君说。
据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工作人员王飞介绍,将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以“盲盒”形式搬进活动室,是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举办的第一期“考古盲盒”寻宝活动,傅斯年陈列馆将陆续举办两期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