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机关(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
聊城开展民法典“十进”活动
本报讯(记者 王军豪)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迎来颁布两周年。4月29日,记者从市普法办了解到,5月1日至31日,我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
宣传月期间,我市开展民法典“十进”活动,实现宣传阵地全覆盖。推动民法典普法进机关(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宗教场所、进家庭、进军营,推进民法典宣传教育全覆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宣传活动,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区)文化广场、公园、长廊、橱窗、公交车、公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形成学习宣传的强大声势,推动民法典宣传在全社会有效覆盖。建好用好民法典普法阵地。结合贯彻落实《聊城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建设民法典主题宣传公园、宣传场馆、宣传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结合群众需求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
此外,我市将广泛开展以民法典普法为重点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突出地方特色,结合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和本地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法治元素植入葫芦雕刻、剪纸、木版年画等手工技艺,融入山东快书、运河秧歌等聊城特色民间艺术,促进民法典普法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增强宣传效果。
我市将推动民法典普法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将民法典学习宣传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等工作一体推进,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运用民法典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法治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