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伙回村拍电影
关注独居老人生活及思想现状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再过两个月,22岁的吴兆帅就要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了,他的毕业大戏《斗鸡》已在老家莘县柿子园镇侯行村拍摄完毕,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吴兆帅准备用这部关注独居老人生活及思想现状的电影参选FIRST青年电影展。
自家村子里的小伙回村拍电影,这让乡亲们既自豪又稀罕,争相在吴兆帅的影片里露个脸,体验一把“当演员”的感觉。
影片关注独居老人
5月8日,吴兆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斗鸡》是一部电影短片,通过村里两位热爱斗鸡老人的故事,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及思想现状,引发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状况的关注。
之所以会关注独居老人,吴兆帅表示,是因为自己在村里看到一些留守老人很孤独,相对于亲人对其物质方面的关心,或许老人的精神生活更需要关注。
“我在片中设计两位老人痴迷于斗鸡的剧情,一方面是老人需要一些爱好来消磨时间,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斗鸡这种场面为老人注入一种精气神。”吴兆帅说。
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吴兆帅还加入了一些身边人的故事和本地特色——倔强的爷爷、吃苦耐劳的姥爷以及四平调、阳谷哨,都在《斗鸡》剧本中有所体现。
村民争当群众演员
“你在外面拍电影,这电影到底是咋拍的?”每次回家,都有乡亲这样问吴兆帅。
带着让乡亲们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拍电影的这个朴素想法,今年1月,吴兆帅带着《斗鸡》剧本回到自己成长的村庄。
“缺个柜子?上俺家搬去吧!”“看俺家那个床你能用不?”电影在村子里拍了7天,村民感到既新鲜又有趣,争当群众演员,并踊跃为吴兆帅提供道具。
村民吴玉生平时是侯行村的“管事人”,这次在《斗鸡》中,吴玉生本色客串了片中的角色,回忆起自己参与拍电影的点点滴滴,吴玉生觉得“自豪,又挺稀罕”。
“我今儿里非得好好教训他一下!”在《斗鸡》中,整个影片全部用聊城方言来演绎。
这部短片中,除了摄制团队和主演,其他角色都是由乡亲们客串,很多道具和场景都是在村子里置办的。“很多人都是本色出演,村里的兽医在片中就扮演兽医,村里的‘管事人’在片中就扮演‘管事人’,可以说,这是一部原生态的电影短片。”吴兆帅说。
未来想做有现实意义的影片
《斗鸡》是吴兆帅的毕业大戏,目前,影片已经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预计今年8月份在网络平台上映,他对这部片子的期望却远不止于此。
“我准备用它来参选FIRST青年电影展的短片单元和其他的电影节,去争取资金,然后再拓展成长片,因为我在创作这部电影剧本的时候,就是按照长片来写的,因资金限制,不得不改成了短片。”FIRST青年电影展是国内一个专注发掘、推广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的平台。吴兆帅觉得,相对于短片,在内容上,长片有更丰富的空间去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
“做电影和做其他的工作一样,未来要面对很多挑战。一部电影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总结。”对于未来,吴兆帅说,他更倾向于去关注和着手做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影片。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