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部意蕴丰富的忧患之书

——读王涛长篇小说《岁月之约》有感

聊城 谭庆禄

《岁月之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是王涛的“乌龙镇”系列小说之一,堪称一部雄心勃勃的长篇作品。作者在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建构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恍兮忽兮的复杂艺术世界。

小说人物皆为村镇青年,故事的发生地乌龙镇坐落于莽莽苍苍的莫邪山下,其旁有一条鱼人河流过。这里的山与水,养育了各色人等,使这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始终弥漫着一股葱茏的诗意。大山的生母已去世,父亲准备迎娶旧日的情人慧娘。心情抑郁的大山在邻家女孩岫姑的陪伴下,向着莫邪山深处走去,如此的远足既是排解内心苦闷的权宜之计,也成为后来倾注毕生之力,寻找女神阿诗玛的一次刻骨铭心的演练。

随继母慧娘一起过来的,还有其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名叫长河。阴差阳错,突然闯入的长河竟然娶到了与大山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岫姑,残酷的现实将手足无措的大山推入了更加痛苦的情感旋涡之中。长河给大山带来了一系列的困窘、麻烦与伤害,自始至终都是大山的生命之痛。但对于因长河而起的所有棘手之事,大山都默默地承担下来。他的这种态度与选择,当然与传统伦理的熏陶和厚道善良的秉性有关,更重要的还是源于对岫姑日益深沉的爱。大山对岫姑的爱,早已突破情欲的藩篱,而进入了更加纯净的层面。到了最后一章,大山独自坐在院中牵牛藤蔓丛里,像一座石雕一动不动,经过多少个日夜之后,终于迎来了爱被岫姑所接纳的那一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肃穆的诗意愈来愈浓,也在不动声色中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精心铺设了一条暗线。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波澜壮阔,即使偏僻如莫邪山下的乌龙镇,也难免为其所波及。大山也一次次试水于浪潮之中,或办工厂或搞饲养。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逗引出来。在新的机遇面前,改变现状的诉求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在对渐次展开的崭新生活充满期望的同时,如何才能避免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不管不顾,将这一方人世世代代赖以托身的家园毁于一旦,是一个有远见的作家不能不感到焦虑的问题。这种忧惧,虽然在《岁月之约》里并没有作为主线铺开,却也如蛇灰蚓线,时时隐现于小说的叙述之中。

作品一开始,就已经点出女主人公岫姑非同寻常的身世:家族世世代代生活于莫邪山中,与外界隔绝,被外边的人看作“野人”,后来受到政府的感召,才走出深山老林,成为乌龙镇的住民。岫姑虽然表面上已经归化,然其血管中流淌着的仍然是野性的血液,对于山林的依恋更是浃髓沦肌。所以当自己染病,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也感到束手无策之时,她便与大山一起,毅然选择了回归山林。

受欲望驱使,破坏的脚步一旦迈开,就再也难以停下。莫邪山再深远辽阔,也经不住人们不舍昼夜地蚕食,头戴安全帽的所谓开发者们,已经成群结队,携带着运输工具,手持闪闪发光的电锯,来到大山深处,不光会伐掉古老的树木,还会轻而易举地干掉莫邪山的灵异女人,也就是山神的女儿阿诗玛。

阿诗玛在小说中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寻找阿诗玛,寻求爱情与幸福,就是大山和岫姑卑微人生的终极意义。感到窘迫不适的大山与岫姑避居山中,在开发者的步步紧逼之下,获得的也只能是暂时的宁静。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对人性异化的担忧,与因环境破坏而产生的深深忧惧,数条线索在大山与岫姑的山中篱笆院里汇聚在一起。所以,尽管从表面上看,《岁月之约》很像一部情感小说,其实更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忧患之书。

2022-05-13 ——读王涛长篇小说《岁月之约》有感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1842.html 1 一部意蕴丰富的忧患之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