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误吞缝衣针 医生巧取化危机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这个活儿干得漂亮——大海捞针!”5月13日凌晨1点46分,东昌府区中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李守岗更新了朋友圈,言语中透露出高兴与自豪,当时,他刚完成一次内镜操作手术,为一名患儿取出了在胃里停留了12个小时的缝衣针。

11岁的患儿强强(化名)来自莘县,5月12日午饭后,他不小心吞食了一枚长达3.5厘米的缝衣针,在当地医院进行腹部CT检查后发现针已经进入胃部,当地医师建议转院治疗。在亲朋的推荐下,强强的父母带他来到了东昌府区中医院,当时已是5月12日下午6点。

对李守岗来说,利用消化内镜取异物是常规操作,像牙签、硬币、枣核、鸡骨头等都不在话下。但缝衣针的针尖尖锐,有造成食管出血、胃肠穿孔的可能。当务之急是要弄清缝衣针是否已随着食物消化进入肠道。经腹部透视检查,发现缝衣针还在患儿胃部,但患儿胃部还有很多食物,为避免麻醉时食物反流给患儿带来的窒息风险,李守岗决定再等一等。这时,患儿的父母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无可奈何。李守岗、麻醉科主任韩青、影像科主任刘永振等医务人员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多,又为强强进行了检查,发现他胃里还有很多食物,依然不是取异物的好时机。

大家耐心等待到次日凌晨1点20分,再一次的腹部透视检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胃里的食物所剩不多,虽然缝衣针位置、方向发生了变化,但还在胃里,这意味着终于可以进行取异物手术了。

患儿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李守岗一边仔细观察患儿食管情况,一边将内镜送入胃部,幸运的是,缝衣针没有对孩子的食管壁造成损伤。当消化内镜进入胃部,李守岗反复寻找缝衣针,最后在胃体大弯侧的皱壁里发现了它,如果用异物钳抓住缝衣针的中间将其拖出,肯定会对食管造成损伤。李守岗巧妙操作,经过两次钳取,将缝衣针推到没有食物的地方慢慢调整方向,并将缝衣针的针头调整至异物钳的透明帽内,再顺着食管将其拉出,避免了针尖对食管的损伤。

整个操作用时不到5分钟,看到被取出的缝衣针和安然无恙的孩子,家长特别高兴,直呼“来对了地方”。李守岗也很有成就感,及时更新了朋友圈。“等待的过程比较煎熬,一方面担心缝衣针进入孩子小肠,增加取出难度,另一方面担心缝衣针刺破孩子的胃肠道,造成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李守岗说,强强很幸运,因为缝衣针是顺着食管进入,又在胃部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

李守岗提醒家长,食管异物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一旦发现孩子有可能吞食异物,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022-05-1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1988.html 1 男童误吞缝衣针 医生巧取化危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