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报警求助 案情惊人逆转
假警情牵出真诈骗案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一起“案中案”告破,民警杨善诚和王凯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甚至不住地摇头叹息,他们心中五味杂陈。
两人都是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聊大派出所民警,5月14日那天,他们抓获一名嫌疑人,从而破获一起诈骗案。
报案人最终沦为嫌疑人,这起假警情,竟是网络赌博惹祸端。
“两人都非常年轻,自导自演这样一出闹剧,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民警说。
声称车辆被质押 男子报警求助
5月6日,王夏到聊大派出所报案称,其名下一辆价值11万元的车,被朋友李易私自质押给他人,请求警方追回。
民警仔细询问案件细节,但王夏含糊其词,只是强烈要求警方帮他将车追回。
“看表面,这像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纠纷。”杨善诚说。
办案民警先是联系李易,但一连几天,李易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始终无法拨通。根据王夏提供的信息,民警顺利找到了涉案车辆以及它如今的“主人”杨熔。但对方也只是提供了一份质押协议,其他情况并未多说。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5月13日,民警再次将王夏和杨熔集合到派出所,让他们尽量讲清楚这件事情。
这一次,敏锐的民警有所发现。
王夏说,5月6日一早,他和李易开车出门,按照事先约定,准备将车辆质押给杨熔。后来,李易称需要外出办事,并将车开到某宾馆,迟迟未归。
“知道他在宾馆后,我随后打车过去,没见到李易,就将车开了回来。”王夏这句不经意的话,瞬间让民警起了疑心。
案情出现逆转 民警还原真相
车钥匙不是在李易手中吗?没见到李易,王夏是如何将车开走的?
王凯心里有疑问,便直接将问题抛给了王夏。对方无法自圆其说,王凯和杨善诚对视几秒后,默契地又将注意力转到杨熔身上。
此前有所保留的杨熔,详细向办案民警讲述了事情经过。
5月6日那天,李易和杨熔约定在宾馆见面。拿到车辆所有手续和钥匙,杨熔当场将3万元定金交给李易。之后,李易找了借口下楼,几分钟后,杨熔发现,原本停放在宾馆楼下的质押车竟然不见了。
“然后,我就开始满大街找,最后在城区一家快餐店门口发现此车辆,于是就悄悄开走了。”杨熔认为,自己付了钱,手里有协议,将车开走并无不妥。
听了两人的说辞,民警基本确定,事情并不像王夏报案所称,或许是一起预谋的诈骗案,但三名涉案人扮演的角色,暂时无法确定。
接下来,得找到关键人物李易。
5月14日,在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的配合下,王凯和同事张克选在开发区一棋牌室,将李易抓获归案。一起诈骗“案中案”就此浮出水面,最初作为报案人的王夏,也很快涉嫌诈骗落入法网。
李易交代说,因最近手头拮据,5月5日,他和王夏商议用车辆质押做幌子,从杨熔手里骗点钱,以偿还他欠王夏的借款。次日,李易将车开至宾馆,将车辆手续和钥匙交给杨熔后,找借口下楼迅速打车溜走。带着备用钥匙早在附近等待的王夏,偷偷将车开走。
随后,王夏和李易在城区某小区碰面。李易嘱咐对方一定要将车藏好,随后便将手机关闭。
结果,王夏将车停放在一快餐店时,被四处寻找车辆的杨熔发现并开走。车子不见了,王夏先是联系李易,对方关机。联系到杨熔时,才知道车辆在他手里。在讨要车辆无果后,王夏选择报警。
至此,杨善诚、王凯才知道,身为职业赌徒、欠下近百万元债务的李易,不到1小时就将骗来的3万元输光了。
(除民警外,文中涉案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