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茶棚粽子香 葫芦里面装
本报通讯员 杨立元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茶棚村位于高唐县梁村镇,每年端午节,盛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就会用葫芦做粽子,美丽的小村庄里飘满了葫芦粽清香。
5月28日,临近端午节,茶棚村盛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大小均匀的葫芦被锯开、挖瓤、清洗,再经过高温消毒,然后用来做粽子。
“高唐盛产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好。于是,我们除了将葫芦做成工艺品外,还大胆创新,在葫芦文化中加入传统的端午元素,做成葫芦粽子。”盛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楠是一名80后创业者。武楠笑着说,葫芦粽子就是用葫芦壳作为模具,将糯米包进葫芦腔中经过高温蒸煮,糯米的香味和葫芦壳的清香相融合,在打开的瞬间,粽子的香味瞬间散发出来,清香四溢。
葫芦粽子的制作过程比普通粽子更加复杂,制作周期更长。除了葫芦种植和收获,仅制作过程就有挑选葫芦、锯皮去瓤、高温消毒、包粽子、棉绳固定、蒸煮等环节。
“做葫芦粽对葫芦的要求很高,800多个葫芦中才能挑出100多个,葫芦能不能用,取决于它的成熟度、色泽、大小,10—12厘米的葫芦是最标准的,另外,如果葫芦不成熟,做出来的粽子会有苦味,没法吃。”制作葫芦粽要提前一年准备,每年11月份,武楠会将合作社周边种植户的葫芦收上来,进行挑选、储存。
想要吃葫芦粽,得提前预订,武楠说:“葫芦粽子都是预销售,今年的葫芦明年卖,十分畅销。”今年67岁的李庆芝笑着说:“俺年年来这儿包葫芦粽子,今年是第8年了,前年包的葫芦粽最多。”
如今,盛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为葫芦粽申请了两个国家专利。武楠说,将来会将葫芦粽子继续做下去,传承更具特色的端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