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裁团队的2小时和5天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希玉
“近期,我们办理了两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一起只用了2小时,另一起却用了5天。”5月28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陈正飞速裁团队负责人陈正飞说,这两起案件的办案节奏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实现了一个目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我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致残,医疗费花费巨大,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二审能不能尽早结案,我好早点拿到赔偿款。”受害人朱某给速裁团队成员么海军打电话说。
得知这一情况后,么海军为该案开辟绿色通道,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使这起刚通过审批的案件随即立案。速裁团队及时阅卷后迅速找到问题症结,催费、调解同时进行。么海军为双方当事人分析案情,寻求公正高效解决方案。经过2小时的紧张工作,双方达成调解意见,朱某的困难得以快速解决。
陈正飞在办理刘某上诉一案中,了解到刘某经传票传唤未到庭接受调查,后经核实确属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在速裁团队办案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陈正飞并没有简单地按撤回上诉处理。他说:“虽然这样做快速高效,当天即可结案,但容易衍生申请再审案件,受害人也不能及时得到赔偿。”
陈正飞随即联系刘某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沟通,历经5天时间,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并在签署调解协议的同时当场过付赔偿款,实现了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调解工作用了5天,虽然看上去办案效率不高,但速裁追求的不仅是快速结案,而是要在快的基础上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陈正飞说。
“虽然这只是普通的两起案件,但对于当事人来讲,可能寄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希望。”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孟凡利表示,根据案件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能快则快、当缓则缓,一切从案件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速裁团队一直秉持的办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