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的“红色宝藏”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莘县南北狭长,一条长达80公里的丈樱公路穿越而过。丈樱公路沿途有1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一条颇具特色的“平原红色文化长廊”。处于核心区的大张家镇红庙村,是其中颇为耀眼的一张“红色名片”。
作为山东省红色美丽村庄、历史文化名村,红庙村是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所在地。8座古建筑、4个庭院、2个文化广场,如今的分局旧址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景区。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红庙村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馆里,锈迹斑斑的军刀、泛黄的军装、“忠义勇”牌匾、歪把子机枪,还有那座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老宅,每天都向来人讲述着那段远去的历史,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
一块牌匾 讲述忠义故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中共中央为了坚持平原抗战,决定将鲁西、冀鲁豫边区两块相邻的抗日根据地,在红庙村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1945年初,新的冀鲁豫边区拥有2000万人口、116个县,成为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转瞬之间,已是70多年后的2022年。
进入6月,红庙村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馆门前的海棠树,枝繁叶茂。它努力生长的枝条,与陈列于馆内的近百件文物动静相宜,遥相呼应。
作为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的第一展厅,这个陈列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幅照片、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文字,都可以让后来人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岁月,寻找革命先辈在聊城留下的足迹。
那块“忠义勇”牌匾亦是其中之一。
1940年,当时的南峰县郭炉村共产党员郭绍綍奉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创建地下交通站并任站长,他的两个儿子郭兴春、郭兴田成为秘密交通员,负责观朝县至朝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和信函传递工作。
他们历经日伪军的层层盘查和封锁,时而穿越日伪碉堡,时而穿过敌人封锁沟,一次次为八路军传送文件信函,护送人员物资,保障了冀鲁豫和冀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和信函畅通。
郭绍綍的妻子、共产党员王金焕,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深明大义、非常勇敢。1943年,王金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推选为村妇救会主任。在日寇入侵、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不仅大力支持丈夫和两个儿子投身抗日,还积极组织妇女做军鞋、藏军粮,动员青年参军抗战,堪称鲁西一带革命妇女的典范。当时的南峰县抗日民主政府特颁赠这块“忠义勇”牌匾,以表彰她的抗日之绩。
一座老宅 见证烽火岁月
当时,红庙村有一名叫张汝振的地主,莘县大张家镇综合文化中心主任赵元才说,在当地很多老人的记忆中,张汝振是远近闻名的善人,是难得一见的开明士绅。这一说法也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
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所在的那个院落,就是张汝振自愿提供给八路军居住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既是冀鲁豫边区党委的办公室和平原分局的办公地点,也是冀鲁豫边区党委主要领导人的起居室。
1941年7月至1942年10月,冀鲁豫边区党委书记张霖之曾在此居住。
1942年9月,刘少奇同志返延之行用时9个多月,行程数千公里,途经苏、鲁、豫、冀、晋、陕,穿过了103道封锁线,渡过重重难关,抵达延安。当时,刘少奇同志途经红庙村时,就在这座房子里办公、居住。刘少奇同志的红庙之行,对冀鲁豫边区转变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扭转了边区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1942年10月,黄敬、范瑾夫妇到冀鲁豫边区工作后,张霖之主动把屋子让给他们居住。1944年7月,黄敬、范瑾夫妇赴延安治病后,屋子由平原分局代理书记、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同志居住。可以说,很多重要的文件、报告,都是在这间屋子里起草完成的。
后来,这间房子分给了张汝振家的一名长工,因其家庭条件比较贫困,一直没有翻盖房子,直到2012年由政府接手,对房子进行修复改造。“出于安全考虑,政府只是对屋顶进行了简单修复,四面墙都没有动,基本保持原貌。”赵元才说。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这座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墙壁已非常破旧,但屋门的上弦、一块块青砖以及院子里移栽过来的那棵粗壮的黑槐树,都见证了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时光。
一个村庄 记录幸福变迁
莘县境内有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0公里的丈樱公路,其沿途分布有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苏村阻击战纪念馆等1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一条红色文化长廊。
这条颇具特色的“平原红色文化长廊”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缅怀先烈的热点线路,吸引着诸多团体和个人在历史印记中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抗战时期有着“华北小延安”之称的红庙村,就是这条“红色文化长廊”的核心区。
6月的红庙村,静谧中透着庄严,古朴中流出温情。一栋栋漂亮的两层小楼整齐排列,村头的蟠桃采摘园内,果实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红庙村党支部书记唐钦平说,村子保留了100余户特色民居作为红庙村风俗展区,其余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成了200余座宽敞明亮的别墅式小楼。村里的初心广场、红色记忆长廊、村史馆,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村记忆。
顺着唐钦平手指的方向看去,村头那一片白墙灰瓦的新居整齐排列,柏油路上一尘不染,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正如一幅展开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
时下,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正在申请3A级景区;选址于此的县委党校新校区,正在加快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包含八大板块的红庙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有序规划建设中。
莘县大张家镇党委书记金燕介绍,近年来,红庙村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和发展模式,走上了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美丽乡村,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