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练就“快刀手” 下足“绣花功”

——走近神秘的血管外科医生

聊城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为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孙少亮在为患者检查身体。鞠圣娇 摄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如果把人体比作机器,那么贯穿全身的血管就如同复杂的管道系统,向全身各处输送营养,排除废物。而一个成年人的全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头尾相连,长度接近1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5圈。

如果血管“生病”了,营养无法顺畅地输送,废物无法正常地排出,势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治疗血管疾病,如今很多医院有了专门的科室——血管外科。“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动脉、静脉血管疾病也归我们科室治疗,包括毛细血管网有了问题都可以找我们。”6月2日,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孙少亮介绍,血管外科诊治的疾病范围很广泛,有些急危重症需要“快刀斩乱麻”,有些疾病则需要时间慢慢治疗。人体的血管最粗不过3厘米,很多疾病,他们治疗起来必须拿出“绣花”功夫。


忽视“三高”

高血糖伤了他的腿


67岁的张明德(化名)患糖尿病多年,但血糖一直控制不住,身体多处血管因此受到影响,左腿动脉闭塞。今年5月,他就诊时已经无法行走,脚面发红、发紫,足趾之间严重溃疡。“那时,我以为自己需要截肢,天天后悔为什么没控制好血糖。”除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也是张明德面临的问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健康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与血管相关的疾病都是因为患者平时不重视‘三高’问题引起的。”孙少亮说,如果把人体血管比作管道,那么高血压相当于血液以不正常的速度冲击血管壁,高血糖就好比把血管泡在糖水中,高血脂相当于管道有了厚厚的淤泥,这些不正常的血管状态自然会引发疾病,有些疾病平时可能没有症状,一旦发作,就是急危重症。

张明德入院后,医生经检查发现其左腿下肢动脉闭塞,血液循环能力较差。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术治疗,穿刺下肢血管,引入导丝,跟进球囊扩张,扩张后植入支架,手术切口不到0.5厘米。术后经过调理,张明德的血糖得到控制,脚面颜色恢复了正常,这意味着他下肢的血液循环已逐步恢复正常。6月初,张明德的左脚无名趾与小脚趾之间剩下一个疮口未痊愈,疮口引发疼痛让他夜间难以入睡。复查的时候,孙少亮给出了换药的建议,并进行了示范。“孙主任特别细心,教我们如何自己在家护理,给我们示范了很多遍。”张明德的老伴对此赞不绝口。


及时手术

抢救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命


5月15日晚11时,一辆救护车驶进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车上的女性患者54岁,胸背部出现撕裂般的疼痛达3个小时,还出现了呕吐症状。急诊科通过CT确诊该患者为主动脉夹层,给予降压、镇痛等处理,血管外科医师也很快赶到现场。

“主动脉夹层是急危重症,血管像河水即将决堤一样危险,患者必须绝对平卧,控制血压、心率,否则从‘决堤口’涌出的大量血液会造成生命危险。”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快、风险大且死亡率高,孙少亮和团队成员时刻警惕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手术准备。待2天后该女性患者血压稳定了,医师们立即为她做了手术,将覆膜支架从患者大腿根股动脉送入主动脉,对患者血管撕裂处进行了“修补”,手术创伤很小。

与主动脉夹层患者一样,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也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需要血管外科医师争分夺秒地诊治。“做腹主动脉瘤手术就像拆除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时刻小心。”孙少亮坦言,有时手术需要持续四五个小时,对医生的体力是个巨大考验。


技术精湛

为患者疏通血管通道


前不久,32岁的患者崔琳(化名)因双下肢疼痛、肿胀而就诊。孙少亮和团队成员检查后确定其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伴有肺栓塞。患者入院后,孙少亮团队为其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吸栓、溶栓治疗术,吸出下肢静脉内血栓,保持患者血管通畅。抗凝3个月后,崔琳再次入院,进行下腔静脉滤网取出术,这两次手术在她身上留下的伤口几乎看不到。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手术方式不断出现,手术切口也仅有0.5厘米至2厘米大小。“以前,老年血管疾病患者较多,现在年轻人的发病率在提高,这部分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皮肤美观程度要求更高一些。”这也成为孙少亮和团队成员不断优化手术方式的原因之一。比如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疾病,如今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射频、微波消融术、CHIVA微创手术、硬化剂及激光治疗术、Trivex微创旋切术等多种手术方式。而且,多学科会诊模式在市人民医院普遍应用,可将血管外科与其他科室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许多原本不耐受手术的患者也有了机会。


记者手记

别让血管比你先“老”


采访中,孙少亮多次提到,他们科室收治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行业内将这种情况调侃为“30岁的人60岁的血管”。

年轻人的血管正在加速衰老,不得不引起重视。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不注意生活、饮食习惯,三四十岁就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缠身。而且,这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即便是身体有了不适,也很少到医院就诊,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就会像家中的水管一样,遭受各种损伤,开始“生锈”“长斑”,不再畅通,自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对血管最好的养护方式,不是依靠食物和保健品,也不是进行所谓的“冲血管”治疗,而是改变生活习惯,比如摆脱抽烟、喝酒、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腹型肥胖。同时,保持心情愉悦,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有问题早干预、早治疗。

鞠圣娇

2022-06-07 ——走近神秘的血管外科医生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3051.html 1 练就“快刀手” 下足“绣花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