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社会·公益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王道岩:有成不忘众乡亲 跨越千里报桑梓

王道岩在捐赠活动现场。记者 苑莘 摄

6月8日,王道岩(左)接待韩国客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苑莘


在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王道岩又是来去匆匆。6月2日,他回到老家莘县樱桃园镇,还没来得及和亲朋好友见面,6月5日就回到了浙江省金华市。

“一共3天时间,路上就花费了近20个小时。这次回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6月8日,这位创业有成的青年企业家在忙碌之余这样告诉记者。6月4日上午,王道岩来到莘县新城高级中学,将一批健身器材捐赠给了家乡的学校,这是他此次回老家的目的。


返乡做公益并非突发奇想


王道岩对这次返乡期待已久,“去年在浙江金华结识了咱们莘县的招商干部李广东,听说家乡正在建设新中学,我想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但一直没能成行”。

去年9月,莘县新城高级中学投入使用。王道岩创办的浙江金华盈凯健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大量出口海外,他琢磨着可以捐赠一些健身器材,就通过李广东和莘县新城高级中学取得了联系。“两个多月前,我就准备好了健身器材,可受疫情影响,货运不畅,无法运输。”王道岩在捐赠仪式结束后说道。随着交通物流的恢复,王道岩终于联系上了货车,在和学校沟通之后,他立即起身返乡。

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这批价值10余万元的捐赠物品受到了莘县新城高级中学教职工的欢迎。该校校长杨东荣计划腾出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房,把这些健身器材集中起来,以满足师生的需求,“我们是新学校,老师都很年轻,大家在业余时间都想锻炼一下身体”。

自己生产的健身器材在家乡能够物尽其用,王道岩很开心。

返乡做公益,并非王道岩的突发奇想。虽然年轻,但王道岩离乡创业已10多年了,他初中毕业后就到了金华,从一间小门市干起,一点一点扩大规模。后来乘着国际贸易的东风,才逐渐建立起了现在的企业。“我近几年持续参与公益活动,之前是在金华,现在是回老家。”


他动了回家建厂的念头


颇具商业头脑的王道岩从事加工外贸生意之余,目前,正在和国外知名体育品牌合作生产高端健身器材。“工厂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使用了很多机器人,一个人就能管理一个车间。”

“过去在沿海创业,进出口贸易火爆,有经营意识和商业头脑的人,大多都能干出点儿事业。但现在不一样了,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品牌附加值等变得更加重要。”有感于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王道岩更加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没有高素质的年轻人,我们的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为了帮助家乡的少年儿童获得强健体魄,王道岩精挑细选,拿出了最优质的产品进行捐赠。

简短的捐赠仪式结束后,王道岩又和学校沟通起了绿化苗木捐赠事宜,他的一位南方朋友想为该校捐赠一些银杏树。

离开学校后,王道岩打听起了家乡的钢管、轴承等产业情况,这是健身器材生产的上游产业。家乡人的淳朴和适宜的产业基础,让他动了回乡建厂的念头,“父亲告诉我,不管人在哪里,无论有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了本”。


编后语

常回家看看


在外聊城人的发展,家乡人民一直在关注;身在天南地北,家乡的变化,在外游子始终牵挂。自今年1月份,本报开设专栏,聚焦天南地北的聊城人,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王道岩是其一。

捐赠健身器材,联系绿化苗木捐赠,想要回乡建厂……情系家乡的王道岩,倾情回报与慷慨解囊,为家乡的发展和学子的未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他将内心真挚的乡情化为助力家乡发展的强大能量,这些举动传达出他最朴实的家国情怀。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期待更多在外创业者,对家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也期待更多创业者常回家看看。

2022-06-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3516.html 1 王道岩:有成不忘众乡亲 跨越千里报桑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