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月 改稿十余次
东昌府城图修正古八景方位
本报记者 张目伦
聊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东昌府城图”描绘的正是聊城的历史文化。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副教授、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范景华与水城中学政治教师耿振军以“清嘉庆《东昌府志》卷一《图考》”为底本加以整理,误则正之,缺则补之,反复修改十余次,历时近一个月,于6月12日最终定稿。
范景华介绍,依据《东昌府志》卷一《图考》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第2—3页,他和耿振军对东昌府城图进行了整理,并对其中的错误之处进行了修正。原图中,“巢父遗牧”方位有误,应该在古城区的东南角,新图予以修正,标注在正确的位置。“兴隆寺”今更正为“护国隆兴寺”。“东昌府,三大宝:铁塔、古楼、玉皇皋。”“玉皇皋”应为“玉皇阁”,“阁”与“皋”发音相近,当地读作“皋”。“玉皇皋”位于北越河圈街东邻,原图空缺,新图进行了补正。
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聊城县志》卷一《方域志·景致》记载,聊城有著名的古八景:巢陵(父)遗牧、崇武连墙、绿云春曙、光岳晓晴、古甃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原图缺失“古甃铺琼”这一景致。该景位于府治西南“神霄宫”内,亦名“玉环井”,井壁白石如玉。金元之际,大文豪元好问居住聊城期间(1233年—1235年),与神霄宫何道士交往甚密,曾在神霄宫住宿,其《宿神霄北庵梦中作》诗云:“素月流空散紫烟,座中人物半神仙。丽川往事浑如梦,信手题诗一泫然。”元好问在何道士处得一古铜爵,其《觅神霄道士古铜爵》诗云:“雷章著土纷朱碧,秋菌春蒲人不识。若非仪狄墓中来,应自杜康祠下得。古人我得酒之传,摸索饮器流馋涎。苟非其物吾何取,他日酬君九府钱。”元好问移居冠县不久,何道士于元太宗七年(1235年)春至冠县看望他。因此,范景华和耿振军在新图上增补了“神霄宫”与“古甃铺琼”。
范景华告诉记者,东昌府城北门东侧本属“玄帝庙”,再往东不远处即“郡厉坛”,原图空缺,新图补正。明清两代,自京师至地方皆设置“厉坛”,京城名曰“泰厉坛”,府曰“郡厉坛”,县曰“邑厉坛”等。祭祀时间是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玄帝庙”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建成,当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聊城人傅光宅撰《创建玄帝庙碑记》,石碑至今尚存,复立于“山陕会馆”西邻“状元井”东北侧。清代,因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更名为“真武庙”。
记者看到,清嘉庆《东昌府志》卷一《图考》中的图片说明文字模糊不清,范景华、耿振军一一进行了考辨、澄清,以方便读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