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晚报》充实了我的老年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岳耀军
“我订阅《聊城晚报》已经10年了,不但看报,还剪报、抄报,收获可大了。”6月6日,《聊城晚报》的忠实读者陈金龄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读报是他每天的生活习惯,不但充实了他的老年生活,还让他学到了很多知识。
陈金龄家住聊城市城区陈庄小区,今年70岁,平时爱好读书、看报。“村庄拆迁前,我家挨着村委会,就经常去村委会办公室看报。后来村庄拆迁,搬进了楼房,我就自费订阅了《聊城晚报》,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10年了。”陈金龄说。
在陈金龄家,不但桌子上摆放着《聊城晚报》,墙上也挂着一些。“我喜欢看报纸,看到好文章、好句子就抄录到笔记本上或剪下来。”陈金龄指着墙壁上挂着的一些报纸说,这是他收藏的带有“一城湖”栏目的《聊城晚报》。
陈金龄非常喜欢“一城湖”这个栏目,会仔细阅读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对在“一城湖”栏目上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他张口就能说出。
陈金龄还特别愿意看有关古迹、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报道,另外,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类报道也比较关注。
“我孙子上初中了,我对中高考方面的新闻尤其关注。”陈金龄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摞摞读书、读报笔记,里面不但有他摘抄的好文章、好句子,还粘贴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剪报。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媒等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甚至有不少人说,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无需再看书、读报,但陈金龄不这样认为,他说:“报纸上刊登的信息权威、真实,报纸永远不会缺少读者。”
“疫情形势严峻时不能外出,幸好有《聊城晚报》相伴。”陈金龄说,看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从中能学到很多知识,而报纸是社会的百科全书,每天坚持看报,不但能及时了解外面的大事小情,还能提升个人修养。
陈金龄把书籍、报纸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聊城晚报》充实了我的老年生活,我每天读书看报,无形中也影响了孙子,使孙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陈金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