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防溺水 这节必修课很重要

□ 沈欣欣


盛夏来临,暑期将至,市教体局全面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意识,在全市中小学打响了一场防溺水安全保卫战,坚决遏制溺水事故发生,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命健康安全。

6月6日,市教体局印发了《2022年全市教体系统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防溺水工作做细做实,有效整合家庭、社会各方力量,探索出“三位一体”监督机制,压实防溺水工作责任,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防溺水氛围。


校长带领学生到溺水频发地带“上课”


“在遭遇险情或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要立即大声呼喊救人,可以利用附近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不要贸然下水施救,保护好自身的安全。”6月15日,冠县柳林镇乔联小学校长路树民带领学生来到溺水频发地带,普及了防溺水注意事项和溺水时该如何自救、呼救等知识。

防溺水安全保卫战打响之后,全市各中小学将安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全力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各级各类学校通过集中讲座、案例警示、应急演练、专题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式安全演练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自救、呼救技能。建立常态化提醒机制,多频次、不间断、全覆盖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各级教体部门通过推门听课、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形式,检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将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安全演练纳入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评价内容。


层层“包靠”保障学生安全


市教体局学校安全管理科科长邢海英介绍,全市各中小学严格落实“三包靠”制度,全力保障学生暑期安全。学校班子成员包级部、级部包班级、老师包学生,建立包靠台账,熟知包靠学生家庭情况。

周末、节假日期间,全市各大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建立教师与监护人、家长与子女、相邻居住同学之间“三位一体”联系监督机制。教师定期向家长推送安全警示和提醒,家长每日16时前向教师反馈学生安全情况,相邻居住同学之间及时提醒、及时向家长报告出行情况,确保每名学生都有一名监护人、一名教师、一名相邻居住同学进行监督。

“层层包靠,就是要明确责任,保障学生安全。”邢海英说。

市教体局还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季、高考结束后,由学生毕业、高考前所在学校负责和家长联系,防止失控漏管,直至暑假结束。


“家访进万家”为留守儿童筑安全屏障


“马上放暑假了,平时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您千万叮嘱好孩子,不要让他去池塘边玩耍。”6月17日上午,冠县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李明森的爷爷奶奶迎来了班主任朱红玉的到访。

家访过程中,朱红玉实地查看了学校附近的水塘、水库、溪流等潜在危险水源,向家长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告知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防溺水宣传手册》送到家长手中,叮嘱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

此外,市教体局明确监护人要“四做到”,即常教育、多陪伴、知去向、有监督,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短评

防溺水安全教育没有“暑假”


一到暑假,很多孩子就像“出了笼子的鸟儿”,挣脱学校的束缚,完全放飞自我。但与城里孩子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回到家里无人监护,走上社会缺乏监管,一些孩子便三五成群,嬉戏打闹,难免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而溺亡人数占比近六成,其中又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且这些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暑假期间。

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缺乏专门的看护机构和人员,孩子离开学校后,只能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玩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暑期管理留守儿童问题上,乡村学校管理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陪伴。笔者认为,应当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暑假。

学生有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没有“暑假”。安全教育需要多方齐心协力长抓、常抓,只有这样才能为留守儿童筑牢安全屏障。

沈欣欣

2022-06-2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3897.html 1 防溺水 这节必修课很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