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名城区防汛队员深夜坚守一线
倾盆暴雨中筑起“铜墙铁壁”
本报记者 夏旭光
6月22日夜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6月23日一早,走在大街上,除了感觉凉风阵阵外,城区几无积水,道路通畅。不少市民疑惑,“难道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假暴雨”?
事实如何?聊城市气象局信息显示,6月22日18时至6月23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37.7毫米,折合水量3.3亿立方米,约20个东昌湖的水量。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针对这次强对流天气,我市按照“防大汛、抢大险”的工作要求,广泛动员、有序组织,特别是做好了城区防汛工作的各种准备。市防指、市城防指、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等众多单位紧盯重点路段、河道水量,密切沟通联动,在城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汛长城”。
未雨绸缪 周密布局
6月22日上午9时47分,聊城智慧气象公众号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强对流天气预警。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迅速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此次降雨过程,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各防汛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周密部署降雨应对工作;气象、水文部门加强天气和降雨预报监测,密切观测雨情、水情;水利、城管、住建、农业等部门加强易涝区域和在建工程隐患排查,科学调控防汛工程,严密落实防守措施;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雨情汛情工情调度,强化信息报送,有重要情况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
6月22日上午,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召开工作会议。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城管局局长李其超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安排市城防办做好防汛动员部署、组织协调,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汛检查;抓好居民小区、大型地下商超、地下停车场、下穿式桥涵、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部位的防汛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重点排查整治泵站、闸门、出水口、排水管网、新旧管网对接、施工挡水墙和堵水气囊等关键部位的隐患问题,抓好防汛应急处置;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抓好分包区域城市防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汛期城市安全。
以雨为号 向雨而行
截至6月23日凌晨2时,在城区东昌路和二干路交叉口,城区防汛大队第十一大队连续运转3个多小时的强排泵终于停了下来,而此时,冒雨忙碌了6个多小时的城区防汛第十一大队副大队长孔凡寅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开始收拾隔污防坠笼、警示牌、强排泵等设备。
6月22日晚,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的防汛队员分别赶往城区主要路段开展抢险排涝工作,打开下水管道井盖,清除堵住下水道的杂物,加快排水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市民的交通出行。22日晚9时15分,雨势渐大,孔凡寅和5个防汛队友在东昌路馨安公寓积水点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摆放警示牌、隔污防坠笼,整理防汛设备。
“我们根据雨情及防汛办指令,及时开启、封闭青年渠二干路路口涵洞内四处出水口;安置强排设备及清除责任路段路面积水。”孔凡寅说,各种防汛设备、车辆已经备好,随时待命。
22日晚10时左右,雨越下越大,“由于此处是周边低洼地带,水排得比较慢,只能用强排泵了,这样排得快,加速路面积水排放。”孔凡寅和队员们的脸上、头上和身上都湿漉漉的,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为了让雨水尽快排出,666名城区防汛队员在暴雨中把道路井盖掀开,用手把聚拢来的落叶、垃圾捧起扔到垃圾箱里,清理过水槽阻水垃圾,时刻关注抽水泵工作情况。“队员何德宇在清理落叶的时候,手被划破了,但他依然坚持工作。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必须要保证雨水顺利排出。”孔凡寅说,这一晚上,队员们安好隔污防坠笼、警示牌,开启强排泵,开启青年渠闸门,清理过水槽、雨水箅。看着一夜过去,路边几无积水的情景,队员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穿式桥涵通道是城区防汛的重点。每个下穿式桥涵通道都有强排泵站,随时把桥涵内的积水排出,确保桥涵内无积水,保障行人安全。”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智能监控管理中心负责人孙卫锋冒雨到滨河大道各下穿式桥涵通道查看排水情况,他告诉记者,安排智能监控管理中心值班人员通过智能大屏幕,紧盯着全市15处下穿式桥涵通道实时情况,随时调度。
“经过我们随时关注和调节,昌东橡胶坝闸上的水深雨前是3.77米,23日早6时为3.88米,水位平稳正常。”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风景区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22日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贾相云来到昌东橡胶坝进行现场调度,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基层管理单位人员也加强河道巡查,密切关注闸坝运行、河道水位等情况,并统筹调度徒骇河、马颊河拦河闸(坝),全力保障城区雨涝水及时下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迎战暴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在聊城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暴雨中,广大市民枕着雨声一夜好眠,市防指、城区防汛办、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等众多部门人员坚守在风雨中,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排查风险、顽强“战斗”,在城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汛长城”,守护百姓平安。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