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东西夹道街:“夹起”苦辣酸甜 滋养枝枝蔓蔓

东夹道街

胡同里的居民闲适自得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6月15日上午10时,临清中洲古城南首,居民张继兰走出屋门,看到了正在附近拍照的记者。

“进来喝口水啊。”她头发全白,笑容满面,热情地打招呼。

在她的面前,一条街宽敞整洁,向北延伸。张继兰知道,往北是会通街、马市街、天桥,是这座古城曾经的繁华所在。

而她面前的这条街,是800多米长的东夹道街。在它的西侧百米开外,有另一条南北走向的街——西夹道街。

东、西夹道街,构成了中洲古城里一个奇特的景观:卫运河和会通河在古城南首相拥,组成了一个“金三角”。两河之间这片狭长的居民区,自然形成的这两条街道,像是一双筷子,从河里“夹起”苦辣酸甜,哺育岸上的老百姓;又像两根吸管,输送河里的财富和养分,滋养两侧的枝枝蔓蔓。


夹道街的名气

源于民间故事


85岁的张继兰,16岁就从卫运河西边到了东边,来到了东夹道街。

“当时东边生活条件好,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河西过不下去了,就到了这里。”说起往事,张继兰话语平静。

“以前的东夹道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板搭门。”张继兰说,和北边的会通街一样,东夹道街两侧的屋檐近乎挨着,每到春节或赶庙会时,踩高跷的、舞狮子的队伍从这里浩浩荡荡经过,特别热闹。

在她的印象里,东夹道街以前是“南乡”人进城的主要通道,西边的西夹道街上的人也不少,但没有东夹道街的人多。

东、西夹道街,当年商铺不少,但据临清胡同文化研究者刘英顺考证,明初开始逐渐成形的这两条街上,住户以普通老百姓居多。他们临河而居,靠着一条河过日子。所谓生意,也不过是些小买卖,卖杂货的、开铁匠铺的……与北邻会通街的繁华程度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东、西夹道街的名气,来源于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时,驻跸临清。在龙山之巅举目远眺,见卫运河穿城而过,宛如金带;会通河傍山而流,清澈见底。两河之间居所错落,两条大街将其分为三部分。乾隆皇帝一时兴起,说出一联:东夹道西夹道东西夹道河夹道。

下联是这样的:南绿营北绿营南北绿营清绿营。对出下联的,一说是伴读书童,另一说是游客。但不管是谁,天子身侧的人想来也不是普通人。

当年,临清砖城里有两条街巷,一条叫南大营街,一条叫北大营街,街上都驻扎有绿营军,所以叫南绿营、北绿营。据说,乾隆当时对这一下联大加赞赏。

东夹道街南首有座闸口,作为漕运枢纽,头闸口在京杭大运河漕运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

东、西夹道街,功能相当,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差不多。有所不同的是,上世纪70年代治理卫运河的时候,西夹道街西侧民居被拆除大半。


漕运往事背后

曾有河神信仰


事实上,临清县志上,关于夹道街的记载并不多,只有民国《临清县志》曾记载过一段话,大意是在西夹道南首曾有关帝庙,庙前砖额上的字写得很不错。

与两条街相比,东夹道街南首原有的漳神庙,名气更大。在民间故事里,乾隆皇帝当年曾游览过东夹道的漳神庙。《临清州志》上记载,乾隆曾为临清漳神庙题字——“澄波利运”。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漳神护漕运、佑黎民的传说。

临清气候干燥多风,春夏之交雨量极少。偏偏春夏又是临清段运河河道繁忙之时,虽然设立闸坝蓄水济运,但缺水依然是主要问题。在那落后的年代,当人力无所施,自然要请求神助。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胡梦飞看来,运河是漕运的载体,而漕运是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经济命脉。漕运官员及运河沿线地方官员崇敬和祭祀漳河神等水神,目的也是希冀水神显灵,保佑漕运畅通。故每当运道淤塞、漕运受阻之时,往往就是祭祀河神盛行之时。

在这些官员上书的奏章里,漳河神每每显灵,给漕运送来及时雨。晚清运道淤塞、漕运废止之后,漳神庙虽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官方的“加持”,但由于卫河航运的存在,漳河神仍然受到往来船工、水手的崇奉。直到上世纪60年代,漳神庙才被拆除。

在东夹道街,85岁的居民李庆林依然记得,当年的漳神庙有山门,大殿内漳神端坐,戴着璎珞帽子。当时李庆林和小伙伴常在庙里玩耍,调皮的孩子还会摘下神像手里的九连环。


民间美食别称

记录百姓辛劳


傍河而居,劳作繁衍。千百年来,大运河两岸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双手砌筑梦想的生活。

直到民国初期,在东夹道街南首还有饭铺、酒铺、铁器铺。

李庆林的祖辈,就生活在这里。

按照李庆林儿子李洪议的讲述,民国期间,李家开过药铺,一度发展到城中8个药铺的规模;开过铁器铺,成为当地“刃子活”(制作有刀刃的刀铡等)最好的铁器铺;在这些生意之外,还卖过豆沫。

李家豆沫,在临清颇为有名。用料实在、火候好,味道自然更胜一筹。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李家豆沫还有“李冤豆沫”的别称。为什么叫“李冤豆沫”呢?老百姓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因为李家豆沫好喝,很多人喝完一碗后会再来一碗。“回碗”时,不管给不给钱,老板都会给盛得很满。见此情景,有人就问了,老板你这样还赚钱吗?这不成冤大头了?时间久了,“李冤豆沫”的名声就传开了。在刘英顺看来,这恰恰反映出李家人当年厚道、实在。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可能正是这份厚道和实在,支撑着更多人互帮互助走下去。

今天,不少年轻人已经离开祖辈生活的这两条街,而东、西夹道街依然在那里,迎接着日升月落。

看到对面另一个院里也走出一位老太太,张继兰走下门前的台阶,两人头发全白,但都很利索。一位买菜回来的大嫂也正好路过,三人站在路旁的阴凉里聊天,不时有笑声传出来。街上,一种闲适自得的气息,蔓延开来。

2022-06-2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4124.html 1 东西夹道街:“夹起”苦辣酸甜 滋养枝枝蔓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