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本报记者 林晨 本报通讯员 马林文

“同学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6月23日上午10时,茌平区杜郎口镇中学初二四班教室里,30多名学生正认真聆听“茌平董庄中堂画”第十五代传承人董传生讲述非遗文化。

杜郎口镇中学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茌平“非遗”项目“董庄中堂画”不仅能丰富课堂知识,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进他们的心田,让‘非遗之花’绽放校园,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杜郎口镇中学校长张代英说。

“茌平董庄中堂画”形成于17世纪初的杜郎口镇南董村,以民间故事、吉祥事物为题材,画面富有情趣,笔墨简逸,兼工带写,雅俗共赏。2016年3月22日,“茌平董庄中堂画”被正式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笔落下,不可更改。色彩的变化、运笔的顿挫,全凭刻苦练习。”董传生说。在课堂上,董传生声情并茂地给同学们讲解了非遗文化的概念、中堂画的由来、创作方式,并和同学们互动。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停拍手叫好。

一个小时后,活动进入尾声,同学们意犹未尽。“通过此次活动,我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长大后,为家乡的文化振兴贡献力量。”杜郎口镇中学学生刘其彬说。

2022-06-2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4353.html 1 “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