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不文明行为 为老人免费理发
他们这样度过元旦假期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一个崭新的年份已然开启。
2022年第一天,东阿交警大队全体民警整齐列队,举行升国旗仪式,用庄严神圣的方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同一天,市民王丹和闺蜜韩翠云所在的公益组织开了一个动员会,随后,她们走上街头,劝导不文明行为,并将路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
1月3日,从事美发行业多年的90后小夫妻,照例为来店的65岁以上老人和环卫工人免费理发,这样的“义剪”,他们已经坚持了3年有余。
这个新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传递温暖和力量。
值班民警张传玺
给户外劳动者“家”的温暖
1月1日,寒风凛冽、警徽熠熠。东阿交警大队三名护旗手,迈着坚实而雄健的步伐阔步走上国旗台。
“全体民辅警升国旗、唱国歌”口令发出后,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响彻云霄,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民辅警面向国旗庄严敬礼,向伟大祖国致以元旦祝福和崇高敬意。
相比这样的仪式感,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城区一大队大楼交通岗亭的民警,忙碌中更多了一些琐碎。
1月3日上午11时许,在附近劳作许久的环卫工人左雪仙,拿着水杯笑意盈盈地走进岗亭,和值班民警张传玺很自然地打了个招呼。一个多月前,这个岗亭挂上“暖心驿站”的牌子后,她和众多姐妹成了这里的“常客”。
左雪仙说,因为天气寒冷,一天之中她和同事会多次过来接热水,喝上一口水,身体和心里都感到非常温暖。
张传玺说,新年到来之前,大楼交通岗亭“荧光小屋·暖心驿站”正式“开门纳客”,一些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和广大市民开始习惯性地走进来,“驿站可以提供免费热水、打气筒、雨伞、急救药品等,并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紧急避雨、困难帮扶等便民服务”。
这处不打烊的歇脚点,让城市户外劳动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志愿者王丹、韩翠云 街头劝导不文明行为
1月1日上午8时,王丹约上闺蜜韩翠云急忙赶往约定地点,她们不是去约饭逛街,而是去开会——聊城爱心驿站的新年动员会。
王丹是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韩翠云是昌润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作为聊城爱心驿站的志愿者,两人共同帮助过很多人。韩翠云说,无论是冠县那对身有残疾却不离不弃的网恋夫妻,还是十几年如一日照料瘫痪丈夫的孙全姐,都带给她们莫大的震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决定一起在公益道路上走下去。”
1月1日那天,领取“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后,两人走上街头,劝导不文明行为,“因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爱心驿站迅速转型,从扶贫济困转到助力创城上来。”韩翠云解释说,不管公益组织职能如何转变,只要心中有爱,心怀感恩,就能继续感染身边的人。
当日上午11时30分许,两人行至利民路与园东路交叉路口时,几辆随意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引起她们的注意。两人相视一笑,走上前将车辆推到施划的停放区域内。
90后夫妻张奉旭、王迎春
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理发
1月3日下午1时许,很多人还在难舍小长假的余温时,张奉旭已经为下午的忙碌做好了准备——有几位老人约好要来理发,很快就要到了。
这个90后小伙子,和妻子王迎春在开发区经营着一家美发店,店门口一块非常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传递正能量 献给长辈的爱”,上面的几行小字“每周一下午1时30分—3时30分,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人理发”,让人看了感到温暖的同时,又对这对90后小夫妻的善念心生敬意。
张奉旭说,从创业之初的举步维艰到生意兴隆,他发现来店消费的多是年轻人,很少看到老年人的身影,“大多数老人生活节俭,但他们也有爱美的权利,所以,从2018年底开始,我们每周拿出一天时间,固定时间段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洗、剪、吹服务。”
2020年,张奉旭对美发店进行了重装升级,加上精湛的技术,他和员工越来越忙碌,但是之前来店里免费理发的老人却越来越少,原因何在呢?
想明白个中原因后,张奉旭专门找人制作了一块牌子,挂在店门口显眼处,甚至在朋友圈、抖音号广而告之,“看到门店重装后,那些老人或许是不好意思再给我添麻烦,我心里有时候挺着急的,恨不得上街拉他们过来理发。”
3年多的时间,张奉旭为200多位老人免费理发、设计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