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村名是同一次战争的印记
本报记者 孙克锋
“冠县有两个村庄,虽然分属不同乡镇,但都是2000多年前一次战争留下的印记,而且与同一个人有关。”7月2日,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庆伟的一段话引发了记者的好奇。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邻国出兵。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引兵攻赵,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进,矛头直指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市)设伏,魏军大败,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故事还有下文,并且与冠县的两个村名息息相关。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济宁市),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
魏惠王对齐国一再干预魏国事务深感不满,决定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
于是,孙膑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30公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士兵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减为3万个。
庞涓认为齐军已经撤退,便亲率精锐之师日夜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令士兵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了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
庞涓顿觉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
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军赶到,齐军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
齐庆伟说,后来太子申被杀于冠氏邑(今冠县),身与首分葬两处。明初时,大量移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位于太子申尸墓旁的村得名“尸村”,位于首墓旁的村得名“孤子头”。
因村民认为村名不吉利,后来分别改为“史村”和“谷子头”,沿用至今。史村属冠县斜店乡,现分为王史村、胡史村、东张史村、西张史村。谷子头村属冠县清泉街道,现分为东谷子头村、西谷子头村、孟谷子头村和前谷子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