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领学生变身项目设计者
“项目式学习”接了地气多了底气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目伦
对于兴华路徒骇河大桥开通后对附近路段的交通影响进行专业性和可操作性调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提出的改进措施正逐步得到落实:遮挡行人视线的宣传牌现已被搬离、小区门口的岗亭计划变更位置、修建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建议已经提交……而这些,都源于聊城二中附属东苑中学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份项目学习报告。
这份报告是由聊城二中附属东苑中学教师费林博带领学生李东泽、刘艳阳和孙家怡完成的。6月28日,费林博介绍,伴随着兴华路徒骇河大桥的修通,兴华路成为贯通市区与开发区的主要干道之一,学校门口路段车流量逐渐增大,交通事故频发,给附近学校学生和小区居民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同时,交通拥堵频发,使兴华路通行效率降低,削弱了市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生活幸福度。对此,该校成立多个“三人调查组”,科学评估该路段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并提出解决诸多问题的方案。“我们重点从视距三角形、缘石半径去评价该路段的安全性,从通行容量、高峰期车流量、拥堵系数去评判该路段的通行效率,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东苑中学段兴华路安全性与通行效率的调查研究报告》,提出了该路段的整改意见。”
这份报告共9页,近4000字,包括“路段安全性分析”“路段通行效率分析”“基于分析后的改进措施”等部分,既画有示意图,也有数据、关系等曲线图,还列出一些对应表、公式等,既有专业的理论作支撑,也有解决问题最简易的方法。费林博指着报告中的手绘地图告诉记者,这一路段只有400米左右的距离,却分布有10个交叉口,双向车道之间有4个开口,高峰期交通秩序混乱。在他们的建议下,附近2个交叉口的宣传牌和绿化带内较粗的柏树遮挡行人视线,现已搬离;路南一小区门口有个收费岗亭,同样存在视线盲区,目前计划变更位置。考虑附近小区密集和学校通行的特点,他们还建议在学校门口东与瑞和园小区西修建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并已将该建议提交相关部门。
谈到自己的收获,刘艳阳说:“这个活动很有意思,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还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中学’。科学来源于生活,这种学习方式帮助我真正地将所学、所思应用于生活中,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落实了‘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6月28日,聊城二中附属东苑中学校长张杨告诉记者,学校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项目主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的规划及解决项目任务,通过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将学习成果以产品或者作品的形式呈现。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调整,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项目的设计者、项目产品的呈现者,而教师则由原来的知识分发者,转变为项目的引导者与协作者。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做人的美德……”6月24日,聊城二中附属东苑中学开展了一场以“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报告会。“这种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协作与交流、创新等能力,让‘双减’真正落地,是当前教学模式弊端的一种突破,也非常契合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张杨表示,“‘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拥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去设立与学生情况相对应的情境,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