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绽芳华 扬帆再出发
写在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开业10周年之际
文/图 岳耀军
2012年7月10日,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聊城沪农商”)正式开业,为江北水城注入新的金融血液,从此拉开了聊城沪农商扎根聊城、服务聊城的序幕。
日月恒升,天地长新。转眼间,聊城沪农商即将迎来“正青春”的10周年行庆。
这10年,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10年。聊城沪农商与地方经济发展同命运、共呼吸,引“创新”“普惠”之水润泽一方,始终以“支农支小、服务三农”为经营定位,积极探索三农产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方式,力求快速、全面地解决“三农”客户融资需求。2021年,该行荣获东昌府区“普惠金融发展贡献奖”;2022年,面临疫情冲击,该行稳健经营,上半年实现贷款余额3.44亿元,其中,支农支小贷款3.08亿元。
主动作为促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深层次、高效率、超准度做好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工作,需要下刺绣一般的真功夫。聊城沪农商广大干部员工继承和弘扬“三牛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振兴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聊城沪农商领导班子与乡镇政府对接,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农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村主要经济产业及融资需求,带领小微团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将整村授信工作开展得紧密而有序。制定了《打造小微尖刀团队 争做微小业务先锋劳动竞赛方案》,明确了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普惠金融为工作方向,扎实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稳步推进,逐步满足“三农”产业的金融需求。
聊城沪农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针对“三农”客户“小额分散”和“短、频、急”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支持农村建设,研发推出“惠民贷、惠兴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客户仅需身份证、户口簿、经营流水等基础资料即能申请贷款,有效解决了“三农”客户融资担保难题,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深耕细作见效率
“聊城沪农商是办实事的银行,对我们的生产经营帮助很大!”近日,家住东昌府区沙镇镇王桐村的养牛大户张经理感慨道。
张经理养殖“西门塔尔”肉牛已三年有余,眼下养殖市场较好,张经理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流动资金有所短缺。
“如果现在建不起牛棚,就错过了购进小牛犊的最佳时间,直接影响明年的收入。”张经理心急如焚。
了解到张经理的融资需求后,该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提供上门服务,现场收集贷款资料、入户调查一次性办理,次日即完成了信贷投放,为其送上资金“及时雨”。
为缓解农户资金难题,该行各营销团队以村为单位,逐户实地调查,精准识别建立客户档案,力争让每一个有贷款需求的农户都能轻松获得贷款。
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累计走访80多个村,了解村民融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整村授信工作奠定了基础。
真抓实干显担当
聊城沪农商始终以服务小微“三农”为宗旨,坚持向“三农”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采取多项优惠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各项开户手续费、工本费、结算费等全部免费,把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实处。该行开业以来,累计减免各项费用500余万元,彰显地方法人银行的责任担当。
聊城沪农商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助力特色经济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1年多来,该行对36个村开展了授信工作,授信户数380户,授信总额9400余万元。其中,该行对产业集群、民风淳朴、信用度高的村庄,进一步深耕细作,扩大授信规模,增加授信用信客户,成功建立“诚信村”6个。获得诚信村荣誉的村居,在贷款利率、助弱扶贫、乡村基建等方面获得该行的优先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末,微贷余额2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1.02亿元,惠及客户300余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聊城沪农商董事长曹宏忠表示,站在新起点,聊城沪农商将继续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好农村金融工作,发展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建设具有“三农”品牌价值的村镇银行,让每一位客户都享有高质量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