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他坚守在炉火旁

“热气腾腾的才是过日子”

唐忠在厨房忙碌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7月9日,当天最高气温34℃,潮湿且闷热。上午9时,米粉店老板唐忠来到店里,戴上帽子、口罩,打开灶火,熬上花生糯米粥,炖上鸡爪,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作为小吃店的老板,每年夏天,唐忠都要面对“高温+炉火”的双重考验。

上午11时,午饭时间到了,吃午餐的顾客陆续来到店里。几年前,唐忠拿到了厨师证,随后,他在店里增加了几道自己家乡广西的特色菜,获得了顾客的好评。

谈话间,有顾客点了炒腊肉,此时后厨的温度已经超过40℃,锅中的油热好之后,唐忠端过切好的腊肉倒入锅中,一股火苗蹿得老高,没有空调和风扇,一阵热气瞬间在不大的厨房中弥漫开来。在不断地翻炒、颠锅中,炒腊肉出锅了。装盘盛好,唐忠又顺手盛出旁边灶上锅里的米粉。

虽然记者站在距离炉灶1米多远的地方,但依然能感到热浪一阵阵扑面而来,十几分钟的时间,记者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黏腻难忍,于是退到与后厨一门之隔、装有空调的大厅,从后厨到大厅,瞬间的凉爽让记者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店里的网络订餐平台系统提示音响起,有顾客在外卖平台上下单,来不及休息,唐忠用毛巾擦去满脸的汗珠,接水洗锅,开始炒下一道菜。

下午1时30分左右,顾客渐少,唐忠盖上锅盖,从灶下拿起一个500ml的水杯,一饮而尽,这样的温开水,他一天至少要喝十杯。“后厨油烟大,不适合安装空调,用风扇又影响烧菜,只能靠大量喝水来解暑。”从后厨出来,唐忠开始吃午饭,“我每天中午一身衣服,晚上一身衣服,都会湿透,有时候衣服能拧出水来。在灶台旁边的时候反而觉不到热,离开灶台才感觉到热,干我们这一行,习惯了,也没觉得多辛苦。”

“每天大约要做100多份米粉,炒几十个菜。”唐忠的米粉店主要经营自己家乡的小吃,米粉、螺蛳粉、河粉,兼炒一些广西菜。唐忠在聊城已经开了十几年的小吃店,并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店里很多顾客都是多年的老顾客,每次听到顾客说我做的饭菜好吃,我就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满足。”唐忠说,夏天在厨房做菜是热了一点儿,但是,顾客的认可便是自己坚持的最大动力。

不久前,唐忠在高新区买了一栋门面房,开了分店,这让他的干劲更足了,“好好干,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我干的就是这活儿,天热就当是汗蒸了。其实不光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很辛苦,热气腾腾的才是过日子啊。”擦着额头上的汗,唐忠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记者手记

致敬不服“暑”的他们


■吕晓磊

小暑已过,大暑将至。尽管连日的阴雨为水城送来了一丝清凉,但雨后的闷热潮湿依然让人“清纨觉衣重”。

高温闷热的天气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坚守岗位,他们或是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或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交警、或是高空作业的电力抢修人员、或是与炉火为伴烹饪美食的厨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何种岗位,他们都在用汗水和勤劳书写着各自的职业精神。

厨师唐忠说,自己做的都是日常的工作,好日子是靠劳动和奋斗挣来的。而这,恰恰是职业精神最可贵的地方——具有自觉的精神与操守。也正是有了这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劳动者,我们的城市才能顺畅运转,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我们要向奔走在烈日下、工作在高温中的劳动者致敬,对坚守岗位的他们道声“谢谢”,给他们多一分宽容与体谅,为不服“暑”的他们点赞!

2022-07-13 高温下,他坚守在炉火旁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5197.html 1 “热气腾腾的才是过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