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临清·胡同游
放大+  缩小-   默认o

行宫庙胡同:三百多年社火文化传承不息

临清架鼓会表演(资料图)

临清龙灯队表演(资料图)

刘英顺介绍行宫庙胡同 陈金路 摄

本报记者 陈金路


在临清,提起当年的四月庙会和24道社火,很多老年人说得头头是道,但年轻人对于四月庙会和社火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却所知甚少。“临清四月庙会和社火文化,实际上与行宫庙胡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7月7日,临清胡同游发起人刘英顺说。


神话传说美 庙藏胡同内


临清行宫庙胡同是一条有着三道弯的南北方向的胡同,长150余米,宽约3米,胡同东口与琵琶巷相连,南口与大寺街相接,因碧霞元君行宫庙隐藏在胡同内,所以得名“行宫庙胡同”。

《临清县志》记载:“行宫庙为碧霞元君巡行住驾之所,建于清初。”“胡同内曾经有座行宫庙,是给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回娘家省亲建造的行宫。行宫庙坐北面南,三进院,供奉泰山奶奶。”72岁的临清市民董为海说。

相传,临清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娘家。泰山奶奶的寿诞是农历三月初三,次月会回娘家临清居住,所以临清人在这条胡同内为泰山奶奶建了一座行宫。为什么临清是碧霞元君的娘家呢?对此,临清一些老年人说得有板有眼。传说碧霞元君在泰山得道成仙时,想要给元神找个附着物,找来找去,发现临清蔡家胡同里有一棵香椿树非常适合,于是,就将元神附在了这棵树上。后来,泰山道姑寻找碧霞元君的元神时来到临清,察觉到这棵香椿树上有碧霞元君的影子,遂将树雕刻成碧霞元君的神像,供奉在泰山上。

“在泰山山顶碧霞祠里的碧霞元君神像旁,现在还能看到‘临清州敬奉’字样。” 刘英顺说。


四月大庙会 社火规模最大


“三月三十这天,临清人到城边十里长亭——歇马亭(碧霞元君进城歇马的地方)迎接碧霞元君,将其迎送到行宫——临清行宫庙。”刘英顺说。

传说中,碧霞元君会从四月初一一直“住”到四月三十。整个四月,每天24道社火(百姓称之为“什好”)簇拥在前巡街,泰山奶奶的“神驾”在后,非常热闹。南至朝城、北至沧州、西至威县、东至茌平等方圆几百里的数百万人都会来临清看热闹、逛庙会,各地香客也来进香。当时,临清商家全年盈利的八成来自四月庙会。24道社火,数行宫庙的社火规模最大,临清有句俗话“穷南坛、富行宫,爱露脸的碧霞宫,慈航院的瞎哼哼,娘娘庙里一窝蜂”可以形容。

民间传说中,碧霞元君能治病救人,护佑农商、行旅和婚姻等,并且碧霞元君的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因此,人们认为碧霞元君能保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让妇女无孕者得孕、有孕者顺产,把泰山奶奶也称为“送生奶奶”。

庙会多由商户、行会(行业协会)赞助,赞助经费由商联会和行会募集。庙会会首多由社会名流、大买卖财东等担任。行宫庙胡同与大寺街相邻,因此,它的兴盛与大寺街是临清最繁华、富有的商业区有一定的关系。

每当有盛大的庙会时,迎驾、进驾、出行等仪式全部由庙会的黄旗(分总黄旗和各分会黄旗)来指挥。三月三十迎驾时,巡街的20多道社火的排列顺序是:火铳会、架鼓会、云龙会、杠箱会、狮袍会、钢叉会、高跷会、安天会、锔缸会、彩船会、格打会、知音会、秧歌会、轧蒲州会、杠官会、判子会、麒麟会、渔家乐会、灯笼会、音乐会等等。

民国时期,行宫庙与庙后的鲁班祠合并,被用作初级行宫庙小学、模范小学的教室。抗战胜利后,曾命名为“本斋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临清一完小”,上世纪60年代,又更名为“临清二完小”。本世纪初,临清市政府将临清二完小地块(行宫庙遗址)划拨给了临清天主教会,教会在此建设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堂。至此,碧霞元君行宫庙彻底消失。


架鼓和龙灯 传承社火文化


在24道社火中,架鼓会、云龙会、高跷会、秧歌会是主要的角色。如今,临清的社火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其中,架鼓、龙灯最为活跃。

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因庙会众多,临清架鼓经历了最为繁荣的一段时期。1966年至1976年,临清架鼓陷入数年的冷封期。后来,传承人重整旗鼓,成立了临清架鼓会。“咚咚咚,锵锵锵……”如今,每到春节、元宵节,临清架鼓会就开始热热闹闹地表演起来。

临清架鼓会现有成员40余名,每逢临清举办各大庙会时,他们最为忙碌、开心。平日里,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晚上,架鼓会成员会在临清公园和临清运河文化广场练习和交流。来往市民纷纷驻足观赏,有兴趣学习的,传承人都免费教授。

据《临清县志》和《临清市志》记载,唐朝时,龙灯就已出现在临清庙会中。1885年前后,民间艺人自发成立了“云龙会”。临清龙灯因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临清市社火协会会长侯少坤介绍,本着对社火文化的热爱,自2014年起,他开始招募民间传统艺术爱好者,重新组建临清龙灯队,并于2016年自筹资金注册成立了临清市社火协会,他担任会长。每到春节、元宵节等节庆日,临清市的一些大工厂就会组织龙灯队进行表演。目前临清社火协会已有舞龙人员百余人,并先后组建了少年舞龙队和女子舞龙队。

“无论是龙灯,还是架鼓,在庙会社火巡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到临清游玩,可以看看行宫庙胡同,欣赏一下架鼓会、龙灯队的表演。历史的车轮带走了岁月的烟尘,但带不走的是文化的传承。”刘英顺说。

2022-07-15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5324.html 1 行宫庙胡同:三百多年社火文化传承不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