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社会·公益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医院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医二代”说——

这个暑假,我们特别开心

郭修凯教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

书法课上,赵勇指导孩子们写字

冯春青教孩子们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鞠圣娇


7月18日上午7时20分,小源准时来到位于九州康城小区的托管班。

作为一名父母都在医院工作的“医二代”,他早已习惯了父母的忙碌,每年暑假多是自己在家或兴趣班里度过,这养成了他独立、自律的性格,但父母有时会担心他的安全问题。

今年,情况有了变化。小源爸爸所在的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以下简称脑科医院)开设了职工子女托管班,7月11日开班,一直到8月下旬才结束,这意味着暑假小源有了新的去处,不用一个人在家了,他和父母都很开心。


托管班有趣又温馨


和小源一样开心的还有其他43名8—13岁的“医二代”。7月11日,托管班开班第一天,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这里,发现脑科医院工会的杜阿姨——杜丽英,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被当作教室,午睡的房间也已经收拾好了。

上午,孩子们按照计划完成作业、看课外书。中午,医院食堂会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教室,饭菜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午睡后,是孩子们喜欢的特色课,既有安全健康知识小课堂,也有文体课程和趣味观影活动。

经过一个星期的相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前暑假,8岁女孩涵涵早晨起得晚、白天写作业效率低,遇到不会的问题只能等到父母下班后帮她解决。在托管班里,不仅有小伙伴一起玩耍,还有志愿者辅导她写作业,“这里比家里好太多了!”涵涵满眼都是笑意。

“今天的菜真多呀!”“我最喜欢蛋炒饭了,吃完再去要一碗!”中午11点半,托管班开饭了,教室里飘着饭菜的香气,老师们将饭菜盛到消过毒的餐盘里,并把蛋花汤送到每个孩子的桌上。年龄大的孩子给老师帮忙,将盛好的饭菜端到弟弟妹妹们桌上,互帮互助的场景让人感到这里就像家一样温馨。


医护人员志愿当老师


脑科医院发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麻醉科主任赵勇第一时间报了名,主动承担起托管班孩子们的书法和音乐课。“有几个孩子写得确实不错,一看就有功底。”赵勇希望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音乐课上,他教孩子们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他非常高兴,“都是自己同事的孩子,看着他们这么认真,心里很有成就感。”

脑科医院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各显其能,结合专业知识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类健康讲座。急诊科护士郭修凯组织了急救知识讲座,孩子们踊跃参与,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康复科医师冯春青教孩子们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振华给孩子们讲述正确洗手的重要性……此外,托管班还将组织这些“医二代”走进医院参观,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父母的工作,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医学”的种子。


既“托”又“管”解决带娃难题


由于医护人员每天一早交班,托管班每天7时20分准时开门,原定最晚下午6点接孩子,有时家长近7点才来,工作人员也会一直等着。脑科医院为孩子们采购了课外书,开辟了图书角,并招募职工的在校大学生子女做志愿者,实现了既“托”又“管”。托管班的具体运转由该院工会负责,尽管这项工作比较琐碎,但工作人员都说,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服务好职工,让职工安心工作,辛苦一些没有什么。

“医院办托管班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的问题。”脑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李明说。今年他的女儿也参加了托管班,每天回来都特别开心,让李明能安心地投入工作,他近期准备到托管班为孩子们讲解健康饮食相关知识。


记者手记

期待开设更多爱心托管班


学校放假了,孩子怎么办?这是困扰很多双职工家庭的问题。脑科医院在暑期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这样做,职工子女有了去处,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新知识,职工减轻了压力与负担,更能安心工作。当然,对于医院来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解决托管班的场地、膳食、课程安排、卫生、安全与医疗保障、疫情防控等诸多问题,而且,还要选择有爱心、有耐心的人员来保证托管班的正常运转。

目前,我市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职工子女托管班,有的已连续开设多年,受到医护人员的欢迎。与社会上的托管班相比,单位开设的托管班更符合职工的实际情况。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单位有这样的爱心举措。

2022-07-21 医院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医二代”说——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5606.html 1 这个暑假,我们特别开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