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03版:拥抱2022
放大+  缩小-   默认o

所得皆所愿 所遇皆美好

马红菊与产妇、新生儿合影。 受访者供图

李超在西安进行消杀工作。 受访者供图

“棚二代”耿付征。 受访者供图

2021年黄河安全度汛指挥现场。受访者供图

孙博因敬业奉献,2021年获得东昌府区道德模范称号。受访者供图

网约车司机李秀红。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无论你2021年的计划有没有实现,这一年是圆满还是遗憾,2021年都已经随着时光走远。随着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到来,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我们面前是崭新的未来。新的一年,畅想新的生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新的一年,新的预期,新的目标,让我们全新开始。


“总在迎接新生儿,感觉棒极了!”

本报记者 鞠圣娇


2022年,谁会是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第一个元旦宝宝呢?不只新生儿的父母在等待,助产士们也一样期盼。2021年12月31日,记者来到该院分娩室,这里正装饰一新迎接新年。

“节假日也照常工作,元旦、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时还会为产妇送上特别的祝福和小礼品,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了11年的助产士李娟说,在待产室内,需要不时查看产妇宫口扩张期各项生命体征和胎儿胎心情况,对紧张、焦躁的产妇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不大的待产室里,李娟一天能走两三万步。

当产妇宫口开全进入分娩室后,助产士马红菊负责为产妇接生,提供一对一的陪伴,指导产妇用力、持续观察产妇情况和胎儿、胎盘娩出情况,胎儿娩出后,帮助新生儿与妈妈接触、指导新手妈妈喂奶。当胎盘娩出,产妇和新生儿还要到产后观察室,由专人观察两小时后再送往病房。“生产过程充满未知的风险,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规范操作。”工作了18年的马红菊语气温柔但充满力量。2021年的最后一天,她一共为3名产妇接生。其中一名产妇年龄较小、对疼痛耐受程度较差,马红菊一直陪在她身边,像照顾自己的妹妹一样,为她擦汗、喂水,更换有分泌物、排泄物的卫生纸,并一直讲解分娩产程,经过两个小时的陪伴,这名产妇分娩了一位可爱的小宝宝。“看着她泪水未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内心也很有成就感。”马红菊说,这份成就感一直支持着东昌妇幼40名助产士努力工作。

这两年,东昌妇幼有水中分娩、导乐分娩、自由体位分娩等多种助产方式供产妇选择,“只要是产妇感到舒适,我们就支持”。马红菊当天也为一名选择水中分娩的产妇进行了接生,一开始这名产妇比较紧张,马红菊调好了星空灯、放起了轻柔舒缓的音乐,并鼓励产妇多体位休息、有效呼吸,这名产妇也很快生下了宝宝。

谈起自己的工作,李娟、马红菊都颇感自豪,“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给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2022年,马红菊说自己要继续保持“空杯心态”,李娟则希望能拥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更多的孕产妇服务。


特战队员李超:希望西安快点好起来

本报记者 刘敏


从2021年12月23日零时起,西安市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有米饭和菜,午饭李超吃得很香。今年24岁的李超,是聊城特战救援队的一名队员。

抵达西安好几天了,李超和队友每天都很忙碌。因消杀任务较多,有时很晚才能回酒店休息。

“有时工作晚了,就在外面吃桶泡面继续干活。”中午能吃到热乎的盒饭,李超心里暖暖的。

这不是普通的盒饭,是一位饭店老板专门送给他们的爱心午餐。

“因疫情防控需要,饭店没开门。附近的饭店老板,就自己做一些盒饭,送给志愿者和在街头执勤的交警。”李超说,他们还有几箱泡面和水果,也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到西安没几天,李超已经收获了太多感动。

有一天凌晨,李超和队友们回到酒店,穿着防护服的他们刚下车,就听到市民在楼上喊“白衣天使辛苦了,你们是最棒的”。

被误认为医护人员的特战队员,感觉所有疲惫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2021年12月31日,李超说,特战队员们晚上8时左右回到住处。在楼下超市买了速冻水饺,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去西安之前,李超就清楚,执行这次消杀任务,需要3个月。“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春节只能在西安过了。”李超说,出发之前,父母叮嘱他注意防护。他现在所在的莲湖区,属于中风险地区。

为让父母放心,只要时间允许,李超每天都会给家中打电话报平安。

为支援西安抗疫,聊城特战救援队派出的第一梯队队员有5人,李超是年龄最小的。

2021年,李超说自己收获了很多。

“通过救援培训,我学习了很多新技能。”新的一年里,李超希望西安能尽快好起来,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人。


“棚二代”耿付征: 新一年 向着梦想再出发

本报记者 刘敏


新的一年,一切如常,却又万事更新。

“3个大棚,占地10多亩,去年赚了十四五万元。”2021年12月31日,说起这一年的收获,耿付征心里满是欢喜。

耿付征的3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都是青椒。青椒每年“十一”前后定植,次年7月中旬左右开始上市。

青椒产量不低,价格也不低。靠着几个蔬菜大棚,耿付征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耿付征是90后,回村创业前尝试过很多行业,但都没有成功。多次碰壁之后,耿付征在2017年回到了老家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成为一名“棚二代”。

“父亲种的是小拱棚,我改成了日光温室大棚,科技含量更高一些。”耿付征说,日光温室大棚,可控温、控湿,管理起来省心也省力。

耿付征在创业之初,给自己定了5个目标——成家、立业、买房、买车、加入中国共产党。

耿付征扩建蔬菜大棚,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然后,买房、买车、入党的心愿逐一实现。

“我‘五一’结婚了,最后一个目标已提前完成。”

现在,耿店村新建的两栋楼房已经交房。“新建的楼房6层,带电梯,还有地上车库。”耿付征说。

看着眼前的新农村,耿付征深知,作为“棚二代”,年轻人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

在新的一年里,耿付征计划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今年6月在耿店揭牌成立,已经正常投入使用。”耿付征说,这里经常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教学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多学习机会。

做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一年里,耿付征将继续向着梦想出发。


防汛人的新年心愿 就是安全度汛

沈欣欣


冬日漫步东阿黄河岸边,黄河水与两岸的树林相互映衬,绘出母亲河最美的冬日盛景。

时间的转盘拨转到4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秋汛让黄河中下游上演了一场与洪水的恶战,千万黄河守护人筑起了一道牢不可摧的防线。

2021年9月27日12时,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III级。当日15时48分,黄河潼关水文站出现502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形成2021年第1号洪水。当日21时,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流量达到4020立方米/秒,形成2021年第2号洪水……

2021年10月2日,黄河东阿段已超警戒水位,东阿黄河河务局宣布将防汛工作作为全局最大的事。

各级领导靠前指挥,科级干部承包责任段,机关职工下沉一线补充防汛力量,一线巡查人员全部上堤值守。在该局领导班子办公室里,除了批示文件及防汛书籍、值班床,还多了探照灯、救生衣、雨衣、雨靴等……

东阿县5个临黄乡镇的23个基干班270余名成员也走上大堤,参与24小时不间断巡查。他们不舍昼夜,用脚步丈量着黄河的长度,用双手和身躯筑起防汛堤坝。

“我听说黄河好几年没有发这么大的水了,我想上去看看。”

“大爷,真的不行,为了您的生命安全,请您快回去吧。”

在东阿牛角店镇陶邵村上堤口,黄河河务局新入职职工姜洪达劝阻了一名想要上堤的老大爷,对一名抢险队员来说,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

“汛情不退,我们不撤!”这是黄河守堤人的铮铮誓言。如今,黄河安澜,百姓安康,胜景依然,他们依然默默守护,用双手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防汛工作取得今日的成绩,凝聚了黄河河务局干部职工的心血,也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东阿黄河河务局局长侯仰山说,防汛人的新年心愿,就是安全度汛,2022年将继续在“备”字上早行动、在“防”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保障黄河安全度汛。


“生活越难,我越要勇敢前行”

本报记者 吕晓磊


2021年12月31日,44岁的网约车司机李秀红一直到晚上10时多才收车。晚饭没来得及吃,回家后,她给自己煎了两个鸡蛋就算是辞旧迎新了。“元旦这天打车的人肯定多,我准备再晚点儿收车。”李秀红说。

李秀红是茌平人,在聊城城区生活。几年前,老公去世后,为了照顾孩子,李秀红辞去了之前快餐店的工作,考取了网约车相关证件后,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

“干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把顾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李秀红说,或许因为她是女司机,很多乘客都愿意向她敞开心扉。至今她仍对一名女乘客印象深刻,“她可是位女强人,经常坐我的车,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啥都没有,但硬是咬牙扛过来了,我得向她学习,我也能扛过去”。

有时候李秀红也会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别人,“你劝劝我,我劝劝你,这难事儿就过去了”。

2021年,油价上涨,李秀红觉得收入明显比2020年少了,“油价涨得忒厉害,我平时要接孩子收车又早,现在一个月咋也挣不到五千元了”。

但李秀红依然觉得这一年辛苦而又幸福,大女儿上了大学,上小学的小女儿越来越懂事,“女儿跟我说放学要自己回家,我心里幸福又愧疚”。

李秀红对记者说,学校很体谅她,免去了孩子的学费;社区对她也很照顾,能补贴的总补贴;一起开网约车的伙伴们都很热心,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她;乘客也大都善良,一句“师傅,您慢点儿”就能温暖她很长时间。

“孩子一天天长大,在照顾好孩子的前提下,以后我要在经理、队长的带领下,多出车,多赚钱,人得往前看,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对于2022年,李秀红充满了信心。


“多做几件让居民‘咧嘴笑’的事” 在社区,他们用诚心展望新一年

本报记者  赵宗锋


“新一年,多做几件让居民‘咧嘴笑’的事”,2021年12月31日,在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党委书记张红霞谈到新年心愿,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2021年,和平社区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大集、长者友好适老体验、志愿爱心银行等活动,新培育发展了20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

2021年,柳园街道水韵社区以党建品牌“党建共享家”为依托,将社区原有的志愿服务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联合辖区单位、双报到单位、帮包单位等开展共建服务活动。依托水韵社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帮扶慰问、文艺演出、公益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

“新的一年,我们要通过更加丰富的活动,发掘出社区能人、草根艺人典型,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服务居民。”水韵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孙博说。

2021年,连续“啃”下飞线治理等多块“硬骨头”的网格员解鲁生说,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认真工作、不负期望都是职责所在。新的一年里,他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分内工作,为群众办更多实事。

“居民大大小小的事,我都认真地把它当回事。”龙山社区网格员孙阿娜说,希望在2022年,继续用一颗真诚的心,赢得小区居民的认可,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岁的丁志,是平安社区2021年上岗的网格员,虽然年轻,但用热心和细致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前不久,一位居民专门致电12345市民热线表扬他。“新一年,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把居民提出的问题处理得更好,与居民多一些交流,为大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丁志说。

同样是2021年入职的网格员,越河街社区的梁正义希望新的一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2022-01-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571.html 1 所得皆所愿 所遇皆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