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保洁员:高温下守护一湾碧水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7月19日,入伏的第4天,气温30摄氏度,气温并不算太高,但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人很难受。
当日上午9时,水面保洁员刘明强和商金保已经在船上工作了两个小时,完成了第一遍湖面清理工作,船上盛放垃圾的铁笼里,已经堆了不少捞起的漂浮物。水汽蒸腾中,两人都已大汗淋漓。
“嗒嗒嗒……”记者上船后,刘明强发动电动船,保洁船离开河岸,一路沿湖驶去。虽然阳光并不强烈,但湖面上送来的一阵阵热风和水面升腾起的湿气,还是让人很快就大汗淋漓。“这种闷热的天气其实比太阳晒着还难受。”刘明强说,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闷热天气,水面本身湿气就大,闷热的天气下,不干活都让人觉得难受,在水面上劳作更是湿热难忍。
一条船,两个人,约5米长的竹竿上绑着漏网,这是他们清理垃圾用的打捞网。商金保站在船头不停地挥动打捞网,动作熟练地把河面上的水草和垃圾打捞上来。刘明强站在船尾发动马达,一边开船,一边打捞船只划过时商金保没有打捞干净的水草垃圾。遇到湖岸边垃圾比较集中、水面又比较浅的地方,商金保往岸边一指,刘明强默契地将船靠边停下,商金保上岸,从岸上将在水中不方便打捞的垃圾打捞到船上。
不同于地面垃圾,水面垃圾是“随波逐流”的,从船上打捞水面垃圾,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垃圾沾水后重量会增加不少,打捞起来很费劲。
每天清晨7时至上午11时30分,下午2时30分至6时,在这8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都在保洁船上度过。“夏天,水草、浮萍大量繁殖,湖边游玩的人比较多,垃圾比平时多一些。现在天气热,水面上的垃圾容易发臭,严重影响水质,必须及时打捞干净,所以夏天的工作量比平常要大一些。”除了大雨和大风天气,湖面起浪不方便打捞,其他时间他们都会下湖工作。刘明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在湖面上清理几个来回,一天下来能打捞至少两船的水草和垃圾。6月份,刘明强和他的同事们打捞上来的水草垃圾总量达120吨。
临近中午,气温攀升,水面上更加闷热,保洁船上没有任何遮阳设施,除了阳光直射,还要接受阳光照射到水面产生的反射,“上晒下蒸”模式让人湿热难耐。刘明强和商金保都是两年前开始从事水面保洁员工作的,两年下来,两人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为了防暑,我们一般都会穿长袖和长裤,不然很容易晒伤。”说着,刘明强拿出一大瓶凉开水喝了起来。打捞作业耗体力,出汗多,他们每天都要带两大瓶水,累了就坐在船头休息一会儿,喝口水,然后再继续工作。“昨天下午,我一晌把这两大瓶全喝光了。”商金保说。记者看了一下,商金保的两个大水瓶容量分别是2500毫升和1000毫升。
在船头,除了他们工作时用到的长柄叉、水锨等工具,还有藿香正气水。“这是公司给我们发的防暑用品,除了藿香正气水,还有肥皂、毛巾、茶,高温补贴也发放到位了。”刘明强说。
据聊城赫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赵珊珊介绍,目前有9艘保洁船、30多名工人穿梭在东昌湖和运河水面上进行日常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