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1版: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4块弹片在他头部留存了36年

李玉

李玉的一等功奖章

李玉立功受奖证书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本报通讯员 乌海


步履矫健,声音洪亮,性格豪爽,满头白发的李玉,举手投足透着军人的英武之气。

1965年7月出生,1983年11月,李玉在18岁时应征入伍,1985年随部队参加老山防御作战,曾参加了128、531、611等战役,在部队作战英勇,火线入党并荣立一等功。

7月29日,在茌平区卫健局一楼的办公室里,李玉用双手捧出他的一等功奖章,讲起了37年前的战斗故事。

老山防御战167阵地战那场凶猛激烈的战斗,最让李玉难忘。1986年1月28日,军团领导把这项光荣的拔点任务交给李玉所在的连队,连队准备组织40个人的突击队。李玉主动请缨,并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最终,李玉如愿参加了突击队,并成为突击队小分队班长。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后,在一天夜里,李玉和战友们出发了。出发这天,李玉腰间别了10个手雷、5颗手榴弹和5个弹夹,背了满满一书包炸药,身后又插了一个爆破筒,怀里揣着8个救急包,肩上还挎着冲锋枪。

这里属于亚热带,高山峻岭,密林深谷,雾浓雨多,给行军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李玉和队友们屏住呼吸,顺着侦察连提前铺设好的绳子,慢慢前行。泥泞陡峭的山路,过重的负荷,又是夜晚,山高路滑,突击队行走得非常艰难。黎明时分,经过一夜行军,突击队准确赶到指定位置。长时间的急行军,战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山风一吹,冻得浑身发抖。虽然自己也精疲力尽,但李玉还是鼓励大家咬牙坚持。经过短暂休息,队友们陆续到达了3个指定突击点。在夜色的掩护下,大家马上检查枪支弹药,把鞋子里的泥水清理掉,看清楚要攻击的方向。然后,他们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冰冷潮湿的乱石上,静静地等候进攻的命令。

清晨7时,我方的大小火炮全都吼了起来。天放亮,李玉看清了敌军的情况,山头上构筑了密如蛛网的地堡和交通壕,高低桩铁丝网,纵深还配备了一个60迫击炮班。对于这样坚固的工事、火力密集的山头,不要说攻上去,就是平日里空手往上爬也很艰难。眼看着敌人被我军炮火炸得手忙脚乱,进攻时机已到,突击队长高伟举大吼一声:“同志们,上!”李玉和战友像猛虎一样冲了出去。炮声、冲锋枪子弹的呼啸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了一片。

李玉左手端着冲锋枪扫射着,右手往敌人阵地扔了一颗手榴弹,带领小分队率先冲进了一个战壕。突然一串子弹打过来,身边的一位战友倒下牺牲了。李玉冷静下来,凝神观察敌情,发现百米左右有一个敌人的暗洞。他正要冲上去,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李玉被埋在了乱石堆里。

李玉在炮弹声中苏醒过来,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不远处,两名战友已经牺牲。这时他听到了暗洞里敌人的嚎叫声,李玉一跃而起,手持爆破筒,快速冲到洞口,拉响引线扔了进去,接着轰隆一声巨响,暗洞被炸上了天。

这时李玉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多处负伤,鲜血浸透了衣服。但他顾不得伤口疼痛,用冲锋枪不停地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爆破筒也用没了,只剩了几枚手雷。他忍着剧烈的伤痛,艰难地向敌人阵地的纵深处爬过去。在距敌人阵地30多米处,他和战友们发现有一个敌人在仓皇逃跑,他咬牙和战友们冲上前去。第一个冲过去的战友段来强被敌人击中,肚子被子弹穿透,战友刘龙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拳打倒了敌人。段来强躺在李玉的怀里,双手捂着肚子,鲜血止不住地涌出来。段来强忍着剧痛仰脸笑着说“班长,我们活捉了一个敌人”,然后双眼一闭牺牲了。李玉紧抱着战友失声痛哭,他背起段来强,和刘龙一起,押着俘虏向山下转移。在半山腰,他们和高伟举见了面,还没说话,一发炮弹就在身旁爆炸了,李玉和刘龙赶忙趴到俘虏身上。当李玉再次抬起头来,发现突击队长高伟举和另外一名战友已经牺牲了,刘龙的右脚被炸伤,鲜血淋漓。

最后,经过8个多小时的战斗,李玉和突击队员们用生命和鲜血拿下了阵地,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并成功抓获一名俘虏。

为表彰李玉的英雄事迹,部队党委批准李玉火线入党并给他记一等功。

硝烟已经飘过了36年,在李玉的头部,至今还有4块弹片无法取出。他时常抚摸着军功章,回忆当年和战友们在一起的日子,陷入无尽的思念。

所有战士一往无前的英勇,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几块弹片,正是李玉饱蘸青春热血,守护祖国边陲的印记。

2022-08-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6186.html 1 4块弹片在他头部留存了36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