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张“作战地图”保存了37年

袁学武前线留影。受访者供图

37年前的作战日记

袁学武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本报通讯员 刘建国


“这是当年的老山防御作战时的地图,我一直保存到现在。”7月30日,曾参加过老山防御作战的袁学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珍藏多年、与老山有关的一件件珍贵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袁学武是茌平区杨官屯乡杨东村人,1983年11月,正在茌平二中读高一的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


难忘部队赴前线时的情形


“今天是不能忘记的日子,我营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从营房出发……”在袁学武的日记里,他写下了当时部队出发的情况。

袁学武说,从营房出发后,部队在青州市益都北城稍作休息,当地群众知道部队要上前线,纷纷前来送行。一位老人提着一个暖瓶和几个水杯过来给战士们送水喝。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位老人当时66岁,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1985年3月11日晚上8时30分,部队从青州坐上火车,经过五天六夜,到达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路上每到一站,当地群众都会给战士们送东西,在徐州,当地群众给战士们送来了糖和瓜子,在云南广通,群众给每个战士送了一瓶鲜果汁,还有学生手绣了一面“精忠报国”锦旗,这让战士们非常感动,深受鼓舞。

1985年3月20日下午5时,部队到达集结地,在那里进行临战训练,两个月后的5月19日早上7时,部队乘军用汽车开始向前线进发。一路上,大部分都是很窄的盘山公路,傍晚又下起了瓢泼大雨,给夜里行军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到达临近阵地前沿的地方,那段从半山腰到山下(盘龙江边)的小山路上有三处转弯,转弯处朝南的一面正对着敌人阵地,属于暴露地带。袁学武回忆说,当时他们不敢开车灯,怕被敌人发现引来炮火袭击,又因为对道路不熟悉,所以部队行进速度比较慢,直到半夜,他们才摸到老山前线第二道防线——天保农场。

袁学武所在的营是团预备队,驻扎在天保农场,营指挥部设在离山顶不远处一个废弃的猪圈里。由于越军不断侵扰,当地的老乡都躲到山洞里去了。战士们就把猪圈四周盖上伪装网,顶上搭上塑料布再用树枝压上,就成了指挥部了。袁学武的任务是接听电话,及时无误地上传下达军情军令,如果有绝密级的军情,为防止敌人窃听泄密,就要徒步赶到团里或连里去传达命令。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般是两个战士一起去,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脖子上挂着一颗小手雷,随时准备与敌人战斗或者同归于尽。


背水路上危机重重


一天下午,营长派袁学武和来自江苏的战友韩仕斌去团里拿一份重要文件。团部离营指挥部有五六里(1里合0.5千米)远,之间有一条只能步行的小山路。

两个人取了文件返回时走了没多远,凭经验听出来有炮弹飞来,两人都喊了声“卧倒”,之后顺势就一起翻滚到了路边小排水沟里,接着,只听一声巨响,炮弹在离他们十多米远的山坡上爆炸了。他们赶紧爬起来跑,紧接着身后又有一颗炮弹炸响,回到营指挥部时,两个人浑身都是泥。

白天,袁学武干完自己的工作就与屯兵洞的战友轮换值班站岗。到了晚上,为了让一线战友多休息,他就去猫耳洞,让那里的战友到屯兵洞睡觉。

当地的天气闷热潮湿,生活条件特别艰苦。阵地上战士们喝的水需要从山下的小溪里背回来。那是个开阔地,在越军阵地下方,直瞄火炮和狙击步枪都能打得到,下去背水也很危险。

袁学武说,他背过两次水,背上能装25公斤水的塑料桶,走在两边长满1米多高杂草的山路上,上下坡的地方都是胶泥,路很滑,返回时,背着装满水的水桶,上坡就更加困难了。为了防备敌人偷袭,他脖子上挂颗手雷,手里再拿一颗手雷。袁学武说,大家去背水时,路上都非常小心,以防被敌人发现。


一个小弹片穿透战友的心脏


“最难忘的就是211高地争夺战期间发生的事。”袁学武说,当时,有一处屯兵洞是从越军手里夺过来的,对方一直试图夺回去。1985年6月9日凌晨两点左右,越军的一发炮弹打进洞里,连长杨勇当时就牺牲了。三营副营长宋春雷正在那里指挥作战,弹片穿透了他的大腿。报话班副班长华道成正拿着报话机通话,一个小弹片直接穿透了他的心脏,血一下子就喷了出来,他抬头愣了一两秒,猛地站起来抓住身边教导员的衣服,然后一头栽到地上壮烈牺牲了。在讲述这段往事的过程中,袁学武几次哽咽,他和华道成同一年入伍,两个人感情很深。几名战友的牺牲,让袁学武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1985年12月,因多次出色完成任务,袁学武被批准火线入党。战后,他又被授予三等战功。回到原部队后,袁学武参加驾驶技能培训,后来到炮营当了驾驶员。1987年底,袁学武回到了家乡。

袁学武说,战争的残酷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但是当国家面临危难,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必须听党指挥,在任何时候,都要勇往直前,报效祖国。正是凭借着军人一往无前的英勇精神,当面临着工作上的困难时,他抱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想法,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勇闯新路,成功创业。

“当兵四年,终身无悔;火线入党,此生无悔。”这是袁学武对自己从军生涯的总结。

2022-08-0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6242.html 1 一张“作战地图”保存了37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