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创业人尹贵良
文/图 本报通讯员 谷朝牧 张秀冬
尹贵良从莘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退下来后,和老伴儿返回农村老家莘县王奉镇租了一片荒地,夫妻俩引水、开荒、种树、养鸡,办起“农家乐”。
如今,荒沙碱地变良田,坑洼地成水上景观,三星级“农家乐”成为乡亲们心仪的公园……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74岁的尹贵良满怀希冀地逐梦在路上。
有股倔劲儿的“拼命三郎”
尹贵良有股倔劲儿,只要认准干的事情,就必须干好。
尹贵良经历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莘县人民检察院后,由于实干、苦干,成为同事心目中的“拼命三郎”。他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2年,尹贵良退居二线。当时,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外留学,一个刚考上市里的公务员,尹贵良无牵无挂,就琢磨着要干点有益家乡的事。于是,他和退休的老伴儿刘玉凤决定返乡,租下一片荒地,发展养殖业。
和老伴儿返乡租地开荒
“那时,这里没水、没电、没路,全是沙地、碱地、土岗子。光是用机械平整坑洼地、土岗子就用了不少柴油。盖房子时,我光着背、穿着短裤一车车地推土垫地基,老伴儿装土,一晌下来,鞋子都被汗水浸湿了,走起路来呱嗒呱嗒响。”回想创业时的情形,尹贵良一直感叹不容易。
尹贵良繁育树苗,年年栽树,几年工夫,小树苗长成一片树林。
开垦荒地、引水,养鸡、养鸭、种菜,需要钱的地方多起来,多年的积蓄花光了,尹贵良就把城里的楼房卖掉,全投入到这片荒地上。
为了发展健康养殖,尹贵良经常到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请教养鸡、养鸭技术。在专家的参与指导下,他采用纯植物蛋白、乳酸菌、中草药、纯植物调味材料研发专用绿色饲料,相继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在荒地四周开挖河沟2000多米,把河水引进来,不仅解决了荒地的浇水问题,周围7个村的田地也用上了河水“解渴”。
因为所租土地大多是盐碱、坑洼地,尹贵良找来挖土机,把土堆成一块块高高的“垛田”,“垛田”上种榛子树以及畜禽喜食的苜蓿草,榛子树下养金蝉,“垛田”下面的池塘放鸭、养鱼。
带乡亲们走一条致富路
“贵良呀,咱这里离城里远,人老了出门不方便,你要把这里建成大伙儿能吃、能玩的好地方才行。”10年前,乡亲们经常这样说,令尹贵良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
如今,在尹贵良开办的农家乐,游客每来一次都会看到新的变化。池塘边的木质长廊搭起来了,地下餐厅布置得雅观别致……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手工蒸的馒头,农场自种的新鲜蔬菜,自养的鸡、鸭,还可以体验烧火做饭的乐趣。
2019年,尹贵良用节省的3万元钱,为当地孝老敬老乞丐沙风立碑,和邻近的王莽故里旅游景点联手,打算打造一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最近,他又在筹建毛主席书法艺术碑林。
“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希望把这里开发成休闲的好去处,还要带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8月28日,尹贵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