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带头人傅强——
人到中年换“赛道” 带领团队补空白
本报记者 沈欣欣
在医学界,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领域里的“皇冠”,而小儿神经外科则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清晨7时30分,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以下简称脑科医院)门诊楼前熙熙攘攘。
住院部一楼六病区的小儿神经外科科室内,小儿神经外科团队开启了一天的紧张工作。科室主任傅强正和他的团队进行每日的查房和交班,回顾前一天的手术情况,确定当天的手术方案。
自2016年小儿神经外科从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独立出来以后,傅强带领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披荆斩棘,致力于小儿脑半球肿瘤、髓母细胞瘤、管室膜瘤、颅咽管瘤等儿童高发疾病,成功完成手术1000余例。目前,该团队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护理人员18人;从学历上看,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
勇挑大梁
创建小儿神经外科
“相较于成人神经外科手术,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风险高、难度大,需要不同的手术思维,挑战性很强,压力也很大。”提及自己的专业,傅强感受颇深。6年前,他正是怀着挑战的心态和勇气,毅然从成人神经外科转型,挑起了小儿神经外科的“大梁”。
傅强告诉记者,此前,聊城长期没有小儿神经外科,本地患儿如果需要做大手术,只能长途奔波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2016年,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的成立,填补了聊城市、甚至山东省内综合医院没有小儿神经外科的空白。
作为小儿神经外科的带头人,傅强深感责任重大。他经常彻夜思考:儿童神经外科手术与成人的手术差别大,怎样改进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儿的损伤,给一个家庭带去希望?
手术前,傅强带领团队反复推敲,反复模拟,确保万无一失;手术后,他悉心查看患儿康复情况,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小儿神外这项事业上。
全力冲刺之下,傅强带领的团队发展迅速。6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三脑室生殖细胞肿瘤切除术、后颅窝恶性肿瘤切除术、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脑池沟通术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傅强带领团队广泛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内镜技术、内镜辅助显微手术、立体定位导航技术、手术机器人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力争把患儿损伤降到最小。
手术高标准
改写患儿人生
平日里,傅强待人温和,说话谦逊,但面对疾病,他毫不客气,对手术坚持高标准。
2019年11月15日,小儿神经外科接收了刚出生28天的小脑积水患儿若若。
若若的妈妈王女士发现,月子期间,孩子经常哭闹,脸红,还伴有吐奶,起初家人并没当回事。然而,情况越发严重,孩子甚至出现了脸色发紫、肢体强直抽动的情况。
若若被送到脑科医院检查,CT显示,宝宝是由于额叶出血破入脑室,造成了脑积水。
术前,傅强召集团队进行会诊讨论,确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傅强成功为若若实施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宝宝立刻恢复清醒,次日,情况好转,患儿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不久后康复出院。这是全省首例最小患儿气管插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案例。
傅强告诉记者,在小儿神经外科,最常见的就是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室出血等并发脑积水的患儿,以前,医生通常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到腹腔吸收,这是比较稳妥的一种手术方法,但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期带管,还需要警惕分流管堵塞、感染、裂隙脑室等并发症。
为免患儿终身带管,傅强和他的团队尝试将脑室腹腔分流改为Ommaya囊植入,避免做内引流,让患儿脱离了由此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真正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较成人脑积水,小儿脑积水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因为发育不全,非常娇嫩,手术需要更精细一些,术后需要更悉心的照料。”傅强说。
傅强告诉记者,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时间比较长,而且手术视野比较狭窄,周围脑组织像嫩豆腐一样松软,稍有不慎就会伤及周围重要组织,给患儿造成很大伤害,所以,小儿神经外科的医生操作必须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
医者仁心
救助贫困患儿
2018年8月的一个下午,10岁的壮壮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脑科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就诊。
“入院时,孩子几近昏迷,还伴有呕吐的症状。”傅强说,由于情况危急,刚送进医院,壮壮就被送进了ICU进行抢救。
经过检查,傅强得知,壮壮患上了恶性胶质瘤,需要马上手术。
“由于胶质瘤长在脑干位置,手术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当医护人员将消息告知壮壮的爷爷时,老人一下子犯了难。
“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也没有钱,这可怎么办?”听到这个消息,老人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傅强得知,壮壮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治,没钱,大家凑。”傅强态度坚决。
小儿神经外科团队第一时间发动全院医护人员为壮壮捐款,并为壮壮注册了水滴筹,水滴筹的实名认证列表里,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最终,傅强和他的团队成功为壮壮募集了3万余元的手术费。
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决定由傅强主刀,在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对壮壮实施胶质瘤切除术。最终,壮壮顺利渡过难关。
平日里,傅强会给予壮壮更多关心。术后,他经常去病房看望壮壮,并叮嘱孩子爷爷日常注意事项。几个月后,壮壮顺利出院。
儿科医生接触的往往是15岁以下的患者,幼年时的一次生病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经过傅强治疗的患儿是幸运的,这不仅因为他具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的医者仁心。
“孩子生病了,家长比谁都着急,但有些家庭确实挺困难,没什么积蓄,有时候看着真的挺心疼的。”傅强说。从医29年来,傅强见过太多患儿遭受病痛折磨,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患儿重获新生,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他也将带领团队在小儿神经外科这片天地里继续默默耕耘。
■ 记者手记
采访傅强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他随和、谦逊,表达爽利,观点明确,对自己的职业有独到的理解。很多专业问题,记者刚问出口,他便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傅强提到,长期以来,外界对于小儿神经外科的误解一直存在。很多人认为,小儿神经外科只不过是成人神经外科的缩小版。事实绝非如此,小儿神经外科是难度最大的外科专业之一。
52岁的傅强,干了23年成人神经外科,人到中年时“换赛道”,对他来说是巨大挑战。在儿科疾病中,神经外科相对来说病例基数不大、临床研究困难,且风险大,愿意从事这项专业的人并不多,但他依然愿意迎难而上。
6年来,作为脑科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傅强和他的团队不断挑战,一步步将科室的手术门类覆盖至小儿外科所有病种,让癫痫、脑肿瘤等重症患儿不用再远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诊。
现在,傅强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在小儿神经外科领域深耕,为患儿拥有更优质的治疗而努力,帮助更多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