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组合拳”治理地下水超采
本报讯(记者 夏旭光 通讯员 唐兆广)“排查取用水户31723家,报送问题线索495条,立案查处13件,对全市1447个取水口门全部安装了远程在线监控设备。”8月31日,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8月份,我市通过开展一系列排查、督导、检查、执法等活动,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整治违规开采地下水行为,全市违规取用地下水蔓延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
“你们看,这片荒草底下是不是一个井盖?”8月16日上午11时许,气温达37℃,正是一天中最闷热难耐的时候,在高唐县一家企业院落的角落里,四五个人正在油污满地、蚊虫乱飞的草丛中寻找着什么,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这是市水利局县级干部在全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中帮包核查自备井使用情况。“这样的地方是违规自备井的最佳藏匿地点。”市重点水利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化波说。
我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9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水平的2/3、全国人均水平的1/10。
“全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为2777平方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1.9%,分布较广,形势已岌岌可危,这样下去将面临无水可采、无地下水可用的境地。”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市重点水利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张涛说。
4月份以来,市水利局组织20名县级以上干部采取分县帮包、带队督导检查的方式,对冠县、莘县、临清市的468家企业,通过核实用水量、检查用水环节、查阅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论证报告、查看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场检查,打击违规取用地下水行为。
6月1日,我市开展了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由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城管局组成5个督导组,对各县(市、区)的专项执法行动进行业务指导、督导和抽查复核,各相关单位分别负责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对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做到“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双衔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切实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我市今年开展了一系列查处违规开采地下水活动。“8月份,我市在全省水利系统内首次创新组织开展了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交叉互查活动,通过互查互纠促整治,通过互学互比共提高。”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