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书店,分外有光
文/图 本报记者 侯莎莎
叁三自习书店,坐落于东昌府区柳园南路28号建材家属院门口。这里毗邻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聊城一中、聊城大学,师生云集。
在时间长轴里,这间纵深60多米的老房子,曾是烧烤店、桔子主题酒店、外贸服装店……如今,在年轻人王新的改造下,它变身成闹市中的肆意阅读之地,成为鲜活的文化场所。
创业,打造理想学习空间
一家好的书店,如同人一样,有着独特的气息、有趣的灵魂、自己的知识和态度。叁三自习书店有自己的风格,恰如其名——叁三。2021年是王新创业的起点,这年她33岁,所以书店取名为叁三。
有些事情,仿佛冥冥之中早就埋下了伏笔。王新笑称自己不爱读书,但妈妈是新华书店的员工,王新从小在新华书店里耳濡目染。每逢外出旅游,王新总要逛一逛当地的书店、博物馆,汲取灵感。各家书店点滴的美,一层层在她心中沉淀出好书店的模样。
王新决定创设一个学习空间:从外向内分别是公共休闲区、书店和自习室。
公共休闲区里播放着轻音乐,提供简餐、咖啡、奶茶等,读者们手捧咖啡,聊天、阅读,怡然自得。往里走,来到叁三书店,高高的米色书架上摆满图书,人们在静谧舒适的环境中尽享书香。穿过书店,自习室映入眼帘:这是一个个格子式的奋斗空间,一米宽的书桌、一盏灯、一摞书,励志标语印在墙壁、挂帘上,提醒人们目标已定、时间紧迫、高效学习。
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定位,让人们在紧张与从容、严肃与轻松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这是王新心目中理想的学习空间。学设计的她,很快在书店装潢上找到突破点:把天花板设计成一面光洁无瑕的镜子。抬头望去,书店形成真实与镜像两个空间,高耸的书架给人以崇高感和敬畏感。而镜像空间,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真实世界里的我们。
这样的装修既不极尽奢华,也不过于简陋,图书存在其中,犹如森林中树木的枝叶,浑然天成。
取舍,追求一份情怀
王新说:“我深知经营书店的艰难,也深知其中所包含的巨大力量。”
书店经营之艰难众所周知:一是受电商和数字阅读冲击,人们到实体书店购书的意愿降低;二是租金成本高。如何在困境中求生,成为王新面临的挑战。
热爱这里的读者给予叁三自习书店最大的支持:充会员,并把它推介给身边的人;为书店出谋划策,探求新的盈利空间。叁三自习书店,便由王新的书店,变成了“我们的书店”:
——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留下书法作品;美术爱好者将画作装帧好,悬挂在书店的墙壁上;一些读者热衷于捐赠图书、工艺品,传递文化的温度。
——一些嘉宾主动前来,无偿参与读书活动。聊城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两次到这里为读者讲授文学课。
“我在做一个有情怀的东西,为了这份情怀,放弃了一些盈利空间。”王新说。比如,自习室的二楼有室外、室内两个空间,本可以租出去,但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王新把它们设置成了背诵室。
记者留意到,室外背诵室是个露天阳台,配有桌椅和绿植,别有一番风景。室内,一张长桌、几盏粉红色吊灯、几幅画作,既有品位又有格调。
“我们想通过场景转移,让大家放松身心,享受惬意的学习时光,也温暖学习拼搏至深夜的人。”王新说。
坚持,温暖城市奋斗人
读书、绘画、艺术交流……王新用心创设学习空间,也得到了这座城市的真诚回馈。
9月8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专场),其中提到,拓展阵地建设,打造阅读新地标,创建“海源书房”品牌,建设13座城市书房。叁三自习书店就是其中之一。为保证以“政府+社会”力量打造的城市书房正常运行,聊城正筹措专项资金,定期为其更新书籍。
共青团东昌府区委授予叁三自习书店“青年之家”称号,还向其捐赠了《两个小八路》《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书籍。
为打造“15分钟阅读圈”,聊城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不少于50座城市书房,这为叁三等实体书店带来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接下来,王新还将布局建设两个自习书店,分别位于万达广场和民生凤凰城。
知识架起攀登的阶梯,影响着人生的高度,在叁三自习书店,一切都具象为一个个奋斗的身影。自去年11月份书店营业以来,最让王新难忘的就是读者的故事:聊城一中一名高三学生上完晚自习后,再来这里学习1个小时;聊城大学一名学生通宵写论文,第二天早上在沙发区入眠;如愿考上心仪院校或考编、考公成功的学生,会在书店留言册里留下深情的文字。
人们都爱称书店是一座喧嚣城市的孤岛。叁三——这家24小时自习书店,让附近的求学者有了点灯夜读的栖息之所,也收获了陌生人的信任与期盼。
王新始终相信,读者会奖励一家好书店,市场同样也会。
记者感言
开一家书店 影响一群人
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是一张巴黎的“文化名片”。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圣米歇尔广场上的一处好咖啡馆》。
文中提到,“这家咖啡馆惬意、温暖、干净又亲切。我脱了旧雨衣挂上衣帽架晾干,将褪色的旧呢帽挂上板凳上方的搭钩,点了一杯牛奶咖啡。侍者端了咖啡来,我从外套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和铅笔,开始写作。我写的故事在密歇根,因为巴黎寒风呼啸,于是故事里也是这般天色”。
海明威的写作在这家咖啡馆进行,这里的环境布设,乃至带有浓烈海腥味的牡蛎、清爽口感的白葡萄酒,都让他沉迷其中。
咖啡馆里的环境与过客,在海明威看来都是赏心乐事,他笔下的故事在恣肆推进。《流动的盛宴》这本书表达了海明威对巴黎的热爱,这份热爱多半源于巴黎的文化氛围。
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市,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份可以谋生的职业,一处处零门槛的公共文化空间同样让人心生欢喜。在一处处公共文化空间里,“城”与“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精神交汇,达成了一种温暖的行动默契。
聊城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不少于50座城市书房,城市发展和市民精神成长将在一座座城市书房里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它们将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与生活习惯,激发市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感召人们深度学习、终身学习,为“六个新聊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侯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