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份报纸见证历史变迁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1995年4月17日《新疆日报》刊登了孔繁森生命的最后时光,1997年7月1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0月13日,一张张带有时光印记的老报纸展现在记者眼前,市民董瑞先一边整理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与老报纸的故事。
董瑞先说,1986年,他参军入伍,从那时起,就喜欢读书看报,收藏报纸,也自己剪报,把那些好的文章保存下来。回到家乡后,他在聊城市肿瘤医院工作,收藏报纸的爱好一直没有变,特别是对那些刊载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他更是情有独钟。
为了收藏报纸,董瑞先养成了逛旧书摊的习惯,一旦发现心仪的报纸,他就想方设法买到手。董瑞先说,收藏报纸要做有心人,有时也靠运气。有一次,他发现朋友家的墙上贴着一张挺有意义的报纸,和朋友商量后,他把那张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小心处理后收藏了起来。一些他很想收藏的报纸,若在旧书摊上找不到,就从网上购买,有时购买一份报纸要花费几百元。亲戚朋友都知道他收藏报纸,发现有他需要的报纸时,会主动送给他。
几十年来,董瑞先收藏了2000多份报纸,从最早的1938年的《新民报》,到各个年代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公报》《东北日报》等,共150余种。
收藏报纸的爱好,让董瑞先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他把收藏的报纸都存放在自家地下室,一有空闲,就去翻看这些报纸。
一张张泛黄的旧报纸,记载着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烽火岁月,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历史前进的见证者。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能了解重大事件的经过,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董瑞先收藏的这些报纸,大多记载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事件。1949年4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刊登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香港、澳门回归时,各大报纸都以整版或通版篇幅进行了报道,现在回看这些记录历史瞬间的新闻图片,仍然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近几年,董瑞先举办过几次报纸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9月份,董瑞先从自己收藏的2000余份报纸中精心挑选出了100多份,举办了一次小型展览。在这些报纸中,1954年9月16日的《解放日报》特别有意义,报纸在头版以整版的形式刊发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的消息。
董瑞先说,他会继续举办个人展览,把收藏的报纸陆续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