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让发展有文化深度
本报讯(记者 王培源)“孩子特别喜欢这里,一到周末就吵着要来,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阅读、学习的场所,挺好。”10月29日,市民赵路带着孩子来到聊城市图书馆感受阅读的乐趣。
今年,我市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好满足市民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民阅读是一项持久的公共文化事业。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一批特色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倡导全民阅读,塑造“书香聊城”。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书房17处。市城区已建成海源雅集、江北水寨店、时光·印、叁三加、明天书店、沐凡舍·唐、时光里等7处城市书房;江北水寨店、海源雅集已实现与市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在建3处,分别是财信·时代广场店、月季公园展览馆店、开发区当代大厦店;培育4处,有新华书店古城店、原木舍、星光·文创中心,市美术馆拟将古城区分馆临街二层设置成艺术主题书房。
在图书馆喝咖啡,在古城看非遗……当下,聊城许多公共文化空间都有了“新玩法”。今年,省文物商店向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调拨库存文物800件,用于支持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其中,瓷器752件、铜器36件、砚台7件、锡器5件,文物调拨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今后我们以开展文化活动为抓手,确保市民文化生活有品质、文化消费有品位、经济之能聚发展,持续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艺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