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布衣诗人谢榛》
聊城 武俊岭
众人落座,谈了一番天下大事、朝野逸闻、坊间趣谈。崔铣说,我前几年在南京,遇见一个进士,他以为澹台灭明是两个人。
顾圣之听了,说,我在老家时,一个进士问我叠山何人,我说是谢枋得。他又问枋得何人,这让我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回答了。
郑若庸说,我在一个寺院里读书,这天来了一个刚中进士的人,见我正读《宋书》中的《陶渊明传》,便说渊明乃唐以后人乎?我只有偷笑而已。
谢榛没有说什么。他从三人所说的笑话,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虽然饱学,却不能通过科举取得功名。那些只读过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的人,反而能够考中进士,平步青云。谢榛对科举一制的弊端,知之甚悉。当然他也知道,像杨一清、崔铣,也是科举出身,但博学多才。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赵王见谢榛不说什么,便多看了几眼。谢榛顺着眼睛,假装没有看见。
众人嬉笑着,走进饮酒的大厅。
别看崔铣比谢、顾、郑年龄都大,但喝起酒来却是锐不可当。
这场酒下来,据几个婢女说,如果按小杯算的话,崔大人喝了足有九十杯。
谢榛晕得够呛,但勉强还能站起。崔铣则向赵王作一揖,稳步走出王府,出大门,乘上自家的马车,安然离去。
一晃,谢榛移居安阳已有三年。三年里,谢榛妻子又生下两个儿子:元炳、元烛。大儿子已经二十岁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在崔铣的资助下,谢榛大儿子元灿与一个王姓秀才的女儿订了婚。崔铣还资助谢榛一百两银子,在六间房子的西边接了两间。择了一个吉日,元灿完婚。
元灿婚后,谢榛对他说,你读书不成,现在已结婚,应该出去找点活干。正说着,元辉跑进来。谢榛说,还有你,元辉,也应该出去干活挣钱了。不拘挣多挣少,只要是不吃闲饭,就是成绩。
元灿、元辉跑出去三天,终于有了成果:元灿在卫河码头上看守货物;元辉则在一个占卜老者的指点下,在关帝庙前摆上小桌,替人写信。
元炜已入学。
现在的李氏,妻子、母亲、婆婆,三个角色一块担当。但她每天精神抖擞,充实得很。每天起来,她与大儿媳妇一起,在灶房里张罗全家人的饭食。正忙活着,元烛哭了起来,她只好赶快洗洗手,跑过去喂奶。有时候,儿媳在身边,她都不好意思掀开衣襟去喂元烛吃奶。儿媳知趣,悄悄走开。再往后,应该是儿媳生孩子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