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真实扶贫故事
大戏《承诺》为乡村振兴放歌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金路
“一张白纸如何来作画?我会用心血画出美丽的家……”10月27日,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在茌平区大剧院举行,由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编排的大戏《承诺》进行了两小时激荡人心的演出。
大戏情节高潮迭起
记者在演出现场注意到,《承诺》第一场开头是春节场景。茌平财政局驻小高村第一书记于利民的女儿晶晶来小高村看望不回家过年的爸爸,过年吃肉水饺,牵出了小高村孩子吃不起肉水饺的贫穷状况。同时,小高村残疾青年大鹏准备离家打工,以改变家中的经济状况,这一场景加深了观众对小高村的贫困印象。
村民总以为驻村第一书记于利民是来送钱的,没想到于利民却提出了“建兔舍养兔子”产业扶贫的主意,这不但招来了以村民旺财、香香为首的人的冷嘲热讽,而且群众对流转土地百般阻拦。
“干部说话就像过年放个炮,砰……完了。”
“瞎吹,走了走了。”
“乡亲们——我的目标绝不是放炮仗,年底脱贫三年之内实现小康。”于利民掷地有声的话,震撼全场。
从第一场到第七场,围绕第一书记于利民帮助小高村脱贫致富这一主线,依次展开了于利民心系百姓、克服困难、赢得村民信任、带领全村人流转土地、引进兔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实现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暖心故事。大戏矛盾冲突交织叠加,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大戏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主题,展现的是群众身边人,说的是群众身边事,以全新的方式反映了聊城的风土人情,传递了正能量。故事真实感人,有笑,有泪,有思想。
“大戏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以产业扶贫、产业振兴乡村为落脚点,以第一书记于利民为一号人物布局故事的悲欢离合,让矛盾冲突在层层展开中得以化解,拨动了观众的心弦,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每次演出效果都非常震撼。”于利民原型之一、茌平区财政局原局长张明说,于利民这个人物形象多取材于驻小高村工作组组长董建忠和小高村第一书记杨玉德的扶贫故事,但也有茌平区财政局其他扶贫干部的影子,是茌平区财政局干部扶贫的集体缩影。
大戏背后的故事生动感人
扶贫和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产业。《承诺》这个故事里的产业是兔子养殖。在茌平区肖家庄镇小高村,大戏《承诺》里的兔老板原型、山东省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掌舵人韩守岭说,他是茌平本地人,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养殖兔产业。2016年大年初二,时任茌平县财政局局长的张明找到韩守岭,与他谈了一上午,希望他回家建个养殖基地扶贫。2016年3月18日,位于茌平县肖家庄镇小高村的兔子养殖基地开始建设,当年5月1日引进第一批兔子。靠着“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加上兔产业“短平快”的特点,当年土地租金、打工的薪金、入股的股金都挣回来了。通过几年的努力,小高村村民及周边百余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茌平区肖家庄镇小高村村民高吉朋是剧中大鹏的原型,2017年之前,高吉朋养了七八十只兔子。那时,养兔子没什么技术,销路不好,价格受兔贩子制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7年初,张明和当时的茌平县财政局副局长、驻小高村工作组组长董建忠得知后,周末带着各自的家属和韩守岭一起来到高吉朋家。张明和董建忠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韩守岭送来100只种兔。随后,韩守岭帮高吉朋建了小型的标准化养殖兔舍。此后,高吉朋养了近300只种兔,一年出售1.3万余只兔子,年纯收入3.4万余元。高吉朋又争取到残疾人保障金,建起了两间新房。
韩守岭表示,大戏《承诺》展现的是脱贫攻坚的故事,高扬的是乡村振兴旗帜。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作为企业家,今后他依然要投身于乡村振兴。他还告诉记者,最近,央视确定将中国兔文化博览馆的内容纳入春晚节目备选。
小城剧团这样打造大戏
“《承诺》这台戏在全国同类题材中是上乘之作,一个县级剧团能做出这么动人的戏,令人非常敬佩。”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著名戏剧理论专家周育德这样评价。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两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林为林说,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题材很多,但这部戏的编剧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人物设置、矛盾编织接地气、有温度,立意和思想呈现得很好,导演功力深厚,舞美灯光可圈可点,既有农村质感又有新时代的审美。“《承诺》这台戏朴素、真挚,现场演出效果非常好,有人粗略统计了一下,整个演出过程中,掌声高达20多次,这在一台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是不多见的。”中国剧协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说。
小城剧团演大戏,引来专家纷纷点赞,其背后定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力。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周克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先后创作推出了山东梆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我们的指导员》和山东梆子大戏《承诺》三部有筋骨、有温度、震撼力强的精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殊荣9项。
大戏《承诺》是在两部原创小戏的基础上创作的,2018年一炮打响。2021年10月与上百部作品激烈角逐,入选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剧目,代表山东亮相武汉,荣膺优秀剧目奖,是31个参赛剧团中唯一的基层院团。今年又作为全省优秀剧目进行展演。目前,大连京剧院还把《承诺》移植成京剧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