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挡风被背后的暖心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11月1日,看着新买的电动自行车挡风被,周洋(化名)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他说,如果自己对民警再多一些信任,就不用花这个冤枉钱了。
事情要从10月28日,周洋的电动车挡风被丢失说起。
当晚7时许,周洋下班后像往常一样乘坐公交车至度假区民生5号院对过的站牌下车,向早晨停放在站牌附近的电动自行车走去。突然,他发现,停放于辅道上的电动自行车上悬挂的挡风被不见了。意识到自己刚买的挡风被被盗后,周洋又气又急地报了警。
接到他的报警时,聊城市公安局度假区分局湖西派出所民警董明亮正忙得焦头烂额。“那一天有15个警情,真是忙得人仰马翻。”事后,董明亮回忆说。
忙完手头的紧要事,董明亮和同事赶紧去往周洋所说的案发现场,开始调查走访,查找视频监控,试图尽快找回被盗的挡风被。
从10月28日晚9时开始,办案民警一直查看案发现场的视频监控,两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凭着出现在现场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一路追踪下去,最终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当晚11时30分许,有了线索的董明亮致电周洋,向其核实现场细节时,周洋颇为吃惊:“都那么晚了,你们竟然还在寻找?不用找了,我又从网上重新买了一件挡风被,很快就到货了。”
对于周洋的反应,董明亮有点哭笑不得。“群众报了警,案子没有大小,破案追赃是咱们对他们最好的交代。”董明亮和同事商议之后,决定次日一早去围堵嫌疑人,将周洋的被盗物品追回来。
10月29日一大早,办案民警根据之前掌握的线索,直奔嫌疑人居住的小区。然而,此时却并未发现那辆曾出现在现场的嫌疑车辆。蹲守40多分钟后,嫌疑人孙充(化名)出现,之后,民警很顺利地在其地下室找到了周洋那件被盗的挡风被,并于当日返还给了周洋。
民警将孙充带至派出所,逐渐了解了事情的脉络。
10月28日上午,孙充骑电动三轮车到达案发现场。他原本打算将电动三轮车停放在路边后,再驾驶停放在车位上的汽车出行,却发现周洋的电动自行车正停放于自己的车前。“规划的机动车停车位上,却停放着电动自行车,万一剐蹭了车辆怎么办?”越想越气的孙充,一怒之下将周洋的挡风被拿走,并放弃了外出办事的念头,扭身回了家。
之后,办案民警分别对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周洋和孙充也相互谅解,握手言和。
“作为基层民警,我们要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守护辖区平安,服务辖区群众。”董明亮说。
记者手记
最是小事赢民心
一个小小的挡风被,如此“兴师动众”地去找,内心有过埋怨和拒绝吗?听到这个问题时,董明亮和同事哈哈一笑,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还真没有。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如果说几年前这还是一句承诺,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
在警方举办的一场场小案侦防专项打击行动的退赃大会上,一部手机、一块电瓶、几个花盆甚至是一条板凳都赫然在列。
很多人能看到退赃大会的盛况,但多数人并不知道,破获一起小案,往往也需要组建一支多警种配合的“尖刀队”,第一时间受理案件、第一时间勘察现场、第一时间调查走访,闻警即动、快速反应,这背后下的功夫,只有办案民警心里有数。
小案不等于简单。尤其是一些盗窃惯犯,反侦查意识强,知道如何作案不留痕迹、如何逃离,甚至跟民警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将他们抓捕归案,将赃物追回,留给民警的是满满的成就感,留给群众的则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如办案民警所言,民生小案涉案物品价值不高,但对于群众而言,这同样是他人不可侵犯的财产,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不是小事。
赵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