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救助走失老人 一个举动暖人心
本报记者 赵艳君
时隔两个月,李朋波再次见到那位八旬老人时满是心疼,当然,也有一丝心酸。
11月8日上午10时许,莘县公安局燕塔派出所接热心群众报警称,辖区某居住小区门口,一名年事已高的先生疑似迷路。
接报警后,派出所民警李朋波带领辅警王祖龙、王健赶赴现场。到达目的地后,民辅警看到老人一脸迷茫,身体也颇为虚弱。
民辅警尝试和老人交流,老人连声说要回家,却无法说出自己及家人的姓名,也无法提供家庭住址。李朋波又一连问了诸多周边居民,但没有人认识这位老人,也没有人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老人风尘仆仆,我感觉非常眼熟。”李朋波说,这次处警一看到老人的模样,心疼之余,细想后突然记起,两个月之前,他曾在同一个地方见到过这个迷失街头的老人,“遗憾的是,那一次我并没有储存他家人的联系方式”。
好在,李朋波在老人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内,找到一张社保卡,通过卡片上面的信息,他和同事一波三折终于联系上了老人的小儿子。
此时,老人的家人几乎全部出动,在四处寻找他的身影。
看老人衣着单薄,民辅警将其带到派出所,等候其家人接他回家。
很快,老人的家人赶到派出所。此时,李朋波才清楚了老人走失的原委。
原来,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患有轻微脑萎缩,如今和大儿子居住在莘县大张家镇。11月8日那天一早,他趁家人不注意,从镇上独自乘车1个多小时,来到莘县城区,并一路摸索着到了事发小区门口,在附近长时间徘徊。
和老人的家人沟通之后,李朋波才知道,老人的小儿子和女儿都曾经长时间在该小区附近居住,但现在早已搬离,而这个地方却依然留在老人记忆的最深处。
“上一次,他也是在这个地方迷失方向,同样也是路人报警后,我们赶到了现场。这次,居然还是在同一个地方。看得出来,老人心里对儿女有多么牵挂。”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李朋波颇为感慨地说。
也正是因为如此,老人家属到达派出所之后,李朋波一一记录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备注了老人的详细信息,“今后,救助类似身患疾病的年迈老人后,我们争取为他们每个人建立起详细档案,记录其家人的联系方式,以便遇到老人走失时,尽快让他们回到家人身边”。
李朋波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老人的儿女备受感动,也给初冬增添了一抹暖色。
为此,莘县警方提醒,立冬过后,天气渐冷,家中如有上了年纪,特别是患有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多加照看,尽量不要让其单独留在家中或外出,以避免意外发生;实在无人陪同时,可设法在老人身上留下家人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以便民警和热心人能够及时提供帮助。若遇紧急情况,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记者感言
有一种感恩,叫常回家看看
患小脑萎缩的老人,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家庭住址,却记着一双儿女曾经的居住地。
这样的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更多的却是无奈的酸楚。
20多年前,央视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哭了现场的观众,引发了千家万户的共鸣。尤其是朴实无华的歌词,唱到了万千父母的心坎里,同时也唤醒了无数儿女的回家欲望。
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甚至通过立法,从多方面明确了老年人应当享受的权益,其中子女“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法律法规。
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者,要尽早、尽力去尽孝,所以,从这一刻开始,不妨多回家看看,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陪伴年纪渐长的他们,聊聊生活的烦恼、工作的事情,圆他们一个期待已久的团圆梦。
赵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