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分型,你知道吗?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琪
“医生,我得的是哪类糖尿病?需不需要注射胰岛素?”“医生,我的化验单上写着2型糖尿病,什么是2型?”……在门诊,经常会有糖尿病患者这样咨询医生。那么,糖尿病有几种类型?各种类型之间有什么区别?对此,11月12日,记者采访了聊城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主任田晓琴。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因分型,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这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分型方法。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1型糖尿病约占5%,占绝对比重的是2型糖尿病,约占90%。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什么是特殊类型糖尿病?据田晓琴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女性在妊娠前血糖是正常的,妊娠期间血糖升高,但又未能达到非妊娠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肥胖和高龄产妇更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大部分女性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有近30%的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可能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范围很广,但占比却很低,比如遗传、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糖尿病。
“大家平时了解比较多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因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5%。”田晓琴介绍,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一样,1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胰腺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而引起血糖升高,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体内胰岛素受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使用胰岛素能力下降。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等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1型糖尿病发病较早,一般开始于儿童或青春期,而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通常是40岁以上的人。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并且患者往往起病很急,症状重,容易误诊;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或者体检时才发现,由于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且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可能已经患糖尿病多年了。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因此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并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降糖,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虽然这4种糖尿病类型不同,但如果控制得好,都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田晓琴提醒,患者切不可随意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应去医院进行胰岛功能和胰岛抗体检查。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应该严遵医嘱,把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