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抓时,嫌疑人竟在上网“学”法
莘县警方破获一起“帮信”案,4名嫌疑人落网
本报记者 赵艳君
11月16日,李朋波从外地出差回到家时,已过了晚饭时间。尽管非常疲惫,但他依然颇感欣慰——此前一天,在河北邯郸,他和同事成功抓获一名“帮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犯罪嫌疑人,连夜审讯后对其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李朋波是莘县公安局燕塔派出所民警。这一切,要从十几天前,派出所辖区居民申南的被骗经历开始说起。
轻信“客服”,企业主被骗20万元
10月30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申南,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平台客服,可以帮其办理多家银行的大额信用卡。闻听此言,正为资金发愁的申南,瞬间感觉遇上了“贵人”。在申南表示有办理信用卡的需求后,“客服”的态度更加热情,表示想要办理大额信用卡,需要提供银行流水。很快,双方谈妥了相关程序和细节。之后,申南便应“客服”要求,当晚分4次,将20万元通过手机银行打入对方提供的两个账户中。按照双方约定,钱款打过去之后,将很快原路返回到申南的账户中,结果,他要求“客服”返还钱款时,对方却声称申南的账户有误,20万元无法返回。这时,申南意识到被骗,遂于次日一早到燕塔派出所报警。
接报警后,李朋波试图对申南被骗的资金进行紧急止付,遗憾的是,此时账户里的资金早已被转移一空。
得知群众被骗,李朋波和同事又气又急,下决心要揪出为诈骗平台提供方便的幕后“卡农”(即专门为犯罪分子提供银行卡,用于流转涉案资金,进而非法牟利的犯罪嫌疑人)。
顺着银行卡信息一路追踪下去,很快,办案民警锁定两名一级卡“帮信”犯罪嫌疑人身份,并于11月4日对他们进行上网追逃。
异地抓捕,嫌疑人相继落网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11月7日,上网追逃的黑龙江籍嫌疑人何为被济南警方抓获;11月11日,另一名嫌疑人杨文,亦被当地警方抓捕归案。
根据杨文的供述,李朋波和莘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孟宪涛等顺藤摸瓜,追踪到其“上线”王匆。一番分析研判后,办案民警确定了其行动轨迹和落脚点,并于11月15日赶赴河北邯郸进行抓捕。让李朋波和孟宪涛啼笑皆非的是,被抓时,王匆正在网上浏览有关“帮信”犯罪的案例,甚至在深入研究此类犯罪的法定刑期。
11月15日晚,办案民警连夜对王匆进行了突审,进一步掌握了其犯罪事实。
原来,王匆和杨文在北京打工时相识,后来,两人各自回乡。前段时间,在河南老家的杨文突然收到王匆的微信消息,寒暄几句后,王匆便给手头正缺钱的杨文介绍了一条“生财之道”。信以为真的杨文立即赶往河北和王匆见面。事后,他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王匆的“朋友”徐春用来收款、转账。仅10月30日申南被骗那一天,杨文提供给对方的银行卡流水就高达45万元。
11月16日,王匆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1月17日,被莘县警方上网追逃的徐春在江苏被当地警方抓获。
“到案的4名嫌疑人年纪较轻,均无正当职业,日常靠打零工为生,见‘跑分’挣钱容易,明知是违法犯罪,依然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最终触犯法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提起涉案人员,李朋波气愤之余更感遗憾。
跨境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催生了“洗钱”需求,由此产生了“跑分”这种新型犯罪。“跑分”洗钱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此,莘县警方提醒,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出租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实名注册的个人账户,成为帮助境内外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人,“如果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有这类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李朋波说。
(除民警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