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救助让流浪人员安全过冬
本报讯(袁晓倩)“我们定期巡查,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就接到我们救助中心集中管理,像颛孙女士这样不愿意来的,就定期给他们送过冬和疫情防护物资,这是‘寒冬送温暖’行动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市救助服务中心业务科科长郭峰说。11月22日上午,聊城市救助服务中心的救助车停在了花园路与建设路路口,为在附近流浪乞讨的颛孙女士送去了过冬的棉被和疫情防护口罩。
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我市于11月15日启动2022年“寒冬送温暖”暨“水城暖心港湾”专项救助行动。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市救助服务中心通过主动救助、快速救助、分类救助、延伸救助、联动救助对流浪人员开展救助,并利用中心建立的“在聊流浪乞讨人员动态信息库”与属地救助管理机构、公安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我们中心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及法律服务实践基地’和‘受助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站’,为需要救助的人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尽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郭峰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中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对于新接收到救助站的流浪人员,在完成身份信息登记后,会统一组织核酸检测并进行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出来后,方转移至救助中心居住场所。对于身份信息不明确的流浪人员,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与沟通,尽可能搜集线索帮助他们寻亲。如有流浪者出现冻伤等情况,工作人员会立马联系医院救治。”
市救助服务中心除了在聊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设立专门的救助联络点外,还在城区成立了爱心救助志愿服务点和水城流动救助站,组建了由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社会力量组成的日常寻找流浪乞讨人员的志愿者和救助政策的宣传队伍,还有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实时接听救助服务热线电话,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网络,为流浪乞讨人员织密保障网,兜牢他们的生活底线,确保他们“求助有门,受助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