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需要我,我就来了”
本报记者 赵宗锋
本报通讯员 杨晓翠
“我现在‘升官’了,是防疫大队的大队长。”11月24日下午4时许,电话那头,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亚大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牛东华爽朗的笑声传过来。
此时,60岁的他已经和防控志愿者陈军、于汉旭、许成瑞、许勇、相玉珠、张晓华、任成明等人,连续奋战了多半天,他们挨个核实社区内30多个小区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这位大队长身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防控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在防控压力加大的关键时期,他们主动站了出来,为群众做好物资供应等各项保障工作。
“不只是他们,这几天,很多人都让我心里暖暖的。”牛东华说。
党员志愿者刘晓军,19日下午早早到社区报到,帮忙发放核酸检测用品,她说:“党需要我,我就来了。”
同样是党员志愿者,于汉旭到社区报到时,一听说工作时间不确定,也许会是在晚上,就坚定地回答:“没问题,一切服从指挥。”
开餐饮店的党员志愿者穆胜军来了,为了配合防控工作,确保能坚守岗位,他放下了餐饮店生意。70岁的党员志愿者吕建国来了,他说:“我是党员,有义务和大家一起维持秩序。”
党员志愿者任树松来了,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共产党员、聚源社区艺术团团长杨兰丽一行六个人来了,主动帮忙维持等待核酸采样队伍秩序。
教师郑东杰来了,聊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左燕青来了,居民刘菊、张东敏、李琪红、常洪发也来了……在全域核酸检测的采集点,在临时的志愿者队伍里,在物资供应的保障队伍中,他们逆行而来,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添砖加瓦,加油鼓劲。
聚源社区党委书记潘庆军说,这些爱心志愿者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大家服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只要社区有需要,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让人信赖,他们的举动让人感动。
■ 记者手记
那些平凡的名字,闪闪发亮
牛东华的心里,记下了不少志愿者的名字。
他们当中,有冲在一线的党员,有主动担当的餐馆老板,有医护专业人才……更有不少人,牛东华见了面认识,喊不出名字。但他知道,这些人值得信赖,因为已不是第一次并肩“战斗”。他们用一次次的挺身而出、逆行奉献,让自己的名字闪闪发亮。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摆在大家面前的,是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我们都有信心打赢,因为我们身边有一如既往顾大局、识大体,密切配合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群众,也因为我们身边总围绕着一群有担当、讲奉献,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志愿者,即便工作超负荷,即便家里也有一摊子事儿,他们无怨无悔,忘我工作,以热情,以细致,以耐心,以坚持。
我们愿意记住他们的名字,并向他们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赵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