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志愿者的12小时
本报记者 刘亚杰
“各位同志,晚上好。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社区急需核酸采样服务志愿者……”11月24日晚,张迎春在查看微信消息时,一条信息突然跳了出来。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张迎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张迎春是市住房与建设事业保障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市住房与建设事业保障中心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号召大家积极行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11月25日早晨6时30分,张迎春来到新区街道八一社区进行岗前培训。
“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做起来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张迎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线防控人员的不易。
“他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常便饭也很难准点。”培训过后,张迎春上午8时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到达聊建一公司家属院开始核酸采样志愿服务,扫码、维持秩序、解答群众疑问,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
“有的小区只有一座住宅楼,虽然距离不是太远,但每次辗转都像搬家一样。”查验体温、检测核酸码,长时间保持同一站姿,胳膊和腿酸痛感明显。但张迎春仍然微笑着坚守,认真核对信息。
“您好,孩子需要打印作业,实在找不到地方了,能帮忙解决一下吗?”“家里没有蔬菜了,能帮忙购买一些吗?”群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只负责核酸采样志愿服务,但面对群众的困难时,他们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
从聊建一公司家属院到交运家属院再到轴承厂家属院、质检局家属院……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把一日三餐变为两餐,吃饭也是“狼吞虎咽”。
“这是我煮的玉米,给大家带了点儿。”“需要热水就说,我给大家去家里烧。”群众的理解和肯定也成为张迎春和同事们最大的安慰。
一直忙碌到接近晚上7时才得以休息,张迎春说:“疫情当前,能真正为社区做些实事,是一名党员的责任,更是应尽的义务。”